专利名称: |
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包括两节相邻的车厢,每节车厢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下侧的纵梁,纵梁为空心结构,纵梁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底板,所述纵梁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贴于两个纵梁下侧,并通过第一固定件穿过纵梁、支撑杆固定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主要用于分段车厢的连接,通过设置于纵梁内的支撑杆,增强了底板与纵梁的连接强度,同时采用第一连接板来将两节车厢上的支撑杆和纵梁连接起来,装配方式简单,而且传力效果好,连接强度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浙江交投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芳;严检华;徐连军;燕恒;黄玲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1-11-0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2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111291638.1 |
公开号: |
CN114228762A |
代理机构: |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金国栋;孙安程 |
分类号: |
B61D17/20;B61G5/02;B;B61;B61D;B61G;B61D17;B61G5;B61D17/20;B61G5/02 |
申请人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明珠国际商务中心2号楼1701室 |
主权项: |
1.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节相邻的车厢,每节车厢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底板(1)下侧的纵梁(2),纵梁(2)为空心结构,纵梁(2)内设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上端固定连接底板(1),所述纵梁(2)下侧设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贴于两个纵梁(2)下侧,并通过第一固定件(8)穿过纵梁(2)、支撑杆(3)固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纵梁(2)包括位于两侧的侧壁(21)和位于中部的凸梁(22),所述侧壁(21)与凸梁(22)的顶部均抵于底板(1)下侧,侧壁(21)与凸梁(22)之间形成凹陷的安装腔(23),两个所述安装腔(23)内设有支撑杆(3),支撑杆(3)贴于凸梁(22)的侧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1)向内延伸设有翻边(24),所述翻边(24)上表面抵于底板(1),一侧面抵于支撑杆(3)上;支撑杆(3)、侧壁(21)与凸梁(22)之间的底面、侧壁(21)、翻边(24)四边形成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杆(31)和位于中部的凸杆(32),所述侧杆(31)和凸杆(32)的顶部均抵于底板(1)下侧;侧杆(31)、侧杆(31)与凸杆(32)之间的底面、凸杆(31)、底板(1)四边形成矩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杆(31)为腰形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底板(1)之间设有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前一车厢底板(1)上的第一连接杆(4)和设置于后一车厢底板(1)上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相互拼合,所述第一连接杆(4)包括第一倾斜部(41)、第一竖直部(42)和第一水平部(43),所述第一倾斜部(41)、第一竖直部(42)和第一水平部(43)收尾相邻形成容纳第二连接杆(5)的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杆(5)包括第二倾斜部(51)、第二水平部(52)、第二竖直部(53)和第三水平部(54),所述第二倾斜部(51)与第一倾斜部(41)倾斜角度相同并相互贴合设置,第三水平部(54)抵于第一水平部(4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部(51)、第二水平部(52)、第二竖直部(53)和第三水平部(54)与第一竖直部(42)合围形成空腔(6),所述空腔(6)为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的形变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7)中部设有第一凸部(71),第一凸部(71)抵于第一水平部(43)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的分段车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凸杆(32)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板(9),第一连接板(7)两端设有第二凸部(72),所述第二凸部(72)伸入凸梁(22)的凹陷结构内,第二固定件(10)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板(9)、凸杆(32)、凸梁(22)、第二凸部(72)、凸梁(22)、凸杆(32)、第二连接板(9)设置。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