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轨道车辆及车厢、车厢顶部通风结构与车厢风道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车厢、车厢顶部通风结构与车厢风道结构,该车厢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壁、车厢内装顶板及第一隔板,风道壁与车厢内装顶板围成风道腔体,第一隔板在风道腔体内沿风道腔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一隔板将风道腔体分隔成进风腔及回风腔,风道壁设置有与进风腔连通的送风进风口及与回风腔连通的回风出风口,车厢内装顶板设置有与进风腔连通的送风出风口及与回风腔连通的回风进风口;上述车厢风道结构相对于独立的风道结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车轻量化设计,能够获得更大的风道截面积,降低风道内气流的流动速度,降低噪声,并可在车厢长度方向上划分温度区域,乘客可在车厢内选择合适的位置,而不需要提前选择车厢,更加便利。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银平;范明星;唐朝辉;王会娟;张洪;刘玉民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1-07-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03-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121666856.4 |
公开号: |
CN216102099U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颖 |
分类号: |
B61D27/00;B;B61;B61D;B61D27;B61D27/00 |
申请人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育仁南路3号院1号楼1118室 |
主权项: |
1.一种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壁、车厢内装顶板以及第一隔板,所述风道壁与所述车厢内装顶板围成风道腔体,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风道腔体内沿所述风道腔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风道腔体分隔成进风腔以及回风腔,所述风道壁设置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送风进风口以及与所述回风腔连通的回风出风口,所述车厢内装顶板设置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送风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回风腔连通的回风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隔板沿所述进风腔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进风腔内且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进风腔分隔为动压腔以及静压腔,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动压腔与所述静压腔通过各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送风进风口与所述动压腔连通,所述送风出风口与所述静压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出风口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送风出风口沿所述进风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出风口设置有能够启闭所述送风出风口并调节所述送风出风口出风方向及风量大小的送风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在所述风道腔体内靠近所述风道腔体端部的位置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腔体内在靠近所述风道腔体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隔板以在所述风道腔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回风腔。 7.根据权利要求1、2及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壁与所述车厢内装顶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用于通风的镂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2及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壁包括顶板、侧板以及端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侧,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的两端,两个所述侧板以及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与所述车厢内装顶板连接。 9.一种车厢顶部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厢风道结构,各所述车厢风道结构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车厢风道结构之间形成有回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车厢风道结构的回风出风口与温控设备的回风口连通。 10.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顶部通风结构。 11.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厢以及设置于车厢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为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厢,所述温控设备的出风口与所述车厢的车厢顶部通风结构的各送风进风口连通,所述温控设备的回风口通过回风风道与所述车厢的车厢顶部通风结构的各回风出风口连通。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