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充电桩控制方法,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充电桩本体;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安装部以及移动部;多排防撞杆,防撞杆包括防撞部以及导向部;防撞杆上还安装有红外测距传感器以及新能源车牌识别设备;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的输出端与防撞杆固定,并驱动防撞杆升起或降至地面以下;其中,地面内还开设有用于容纳防撞杆的第一腔体,以及用于容纳顶升机构的第二腔体;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充电桩本体、移动机构以及顶升机构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充电桩本体下设置移动机构,配合顶升机构、控制系统和活动的防撞杆,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充电桩难以根据汽车位置进行位移、防撞杆容易绊倒用户的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安徽易威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曹浩泽;杨璨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09-1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11-2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11111096.X |
公开号: |
CN115384338A |
代理机构: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悦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5;B60L53/60;B60L53/65;B;B60;B60L;B60L53;B60L53/31;B60L53/35;B60L53/60;B60L53/65 |
申请人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翡翠路B区393号 |
主权项: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桩本体(1); 用于驱动充电桩本体(1)在地面(5)位移的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用于承载并固定充电桩本体(1)的安装部(201),以及用于将充电桩本体(1)移动至目的位置的移动部(202); 若干排防撞杆(3),所述防撞杆(3)包括用于防止新能源汽车撞击的防撞部(301),以及形成于防撞部(301)两端的导向部(302);所述防撞杆(3)上还安装有用于测量新能源汽车与防撞杆(3)之间距离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3),以及用于识别车辆是否为新能源车的新能源车牌识别设备; 安装于地面(5)以下的顶升机构(4),所述顶升机构(4)的输出端与防撞杆(3)固定,并驱动防撞杆(3)升起阻挡新能源汽车或降至地面(5)以下收纳; 其中,所述地面(5)上开设有用于移动机构(2)行走的运行轨道(501);所述地面(5)内还开设有用于容纳防撞杆(3)的第一腔体,以及用于容纳顶升机构(4)的第二腔体(7);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充电桩本体(1)、移动机构(2)以及顶升机构(4)连接,并分别控制充电桩本体(1)充电操作的启停、移动机构(2)位移操作的启停及加减速以及顶升机构(4)顶升操作的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为一在运行轨道(501)上移动AGV小车;所述安装部(201)为AGV小车顶面的载物台,并与充电桩本体(1)底座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202)包括设置于AGV小车底部的用于行走的驱动轮,以及用于调整AGV小车行进方向的转向轮;所述驱动轮及转向轮均与移动机构(2)控制中心连接,并控制移动机构(2)移动及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3)整体呈一U形结构; 所述第一腔体包括用于收纳防撞杆(3)上防撞部(301)的条形槽(6);所述条形槽(6)内底面两端均开设有与导向部(302)配合的柱形孔(6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4)为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伸缩杆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腔体(7)为设置于第一腔体中部的矩形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7)一侧内壁底部开设有用于排出雨水的排水槽(701),并与建筑排水系统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连接有第一测距单元、用于检测移动机构(2)与防撞杆(3)之间距离的第二测距单元、位置单元以及速度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测距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新能源汽车与防撞杆(3)之间距离L1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单元包括固定安装于移动机构(2)的充电桩定位器,以及固定安装于每个防撞杆(3)上的汽车定位器; 所述第二测距单元用于测量充电桩定位器与汽车定位器之间的距离L2; 所述速度控制单元根据第二测距单元测量的距离L2,传递给移动机构(2)控制中心,并控制移动机构(2)加速及减速。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303)检测新能源汽车与防撞杆(3)之间距离L1,当距离L1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则启动新能源车牌识别设备工作,并标记该新能源车牌识别设备对应的位置信息,即汽车定位器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输送至控制系统;反之,当距离L1大于预设值时,则不启动新能源车牌识别设备; 步骤S2,所述新能源车牌识别设备对准入库车辆,并识别进入车库的车辆是否为新能源汽车,若是,则控制系统控制移动机构(2)带动充电桩本体(1)朝步骤S1中对应的位置信息处开始移动;反之,则不启动移动机构(2)工作; 步骤S3,所述第二测距单元对步骤S1中汽车定位器的位置及此刻移动机构(2)上充电桩定位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2进行测量; 其中,当距离L2﹥A时,移动机构(2)以L2/(预设时间T1)移动; 其中,当B﹤距离L2≦A时,移动机构(2)以L2/(预设时间T2)移动; 其中,当C﹤距离L2≦B时,移动机构(2)以L2/(预设时间T3)移动; 其中,当距离L2≦C时,移动机构(2)以L2/(预设时间T4)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充电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控制系统控制移动机构(2)带动充电桩本体(1)朝步骤S1中对应的位置信息处开始移动时,控制系统控制顶升机构(4)将防撞杆(3)降至地面(5)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