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探测隐患位置以及隐患边界,然后对隐患处按照第一预设间距钻微型探测孔;在将微型视频采集系统的采集端伸入微型探测孔进行隐患的几何尺寸的测量,并根据测得的几何尺寸确定空腔量;然后在隐患处对应路面上按照第二预设间距,钻灌料孔,用于灌填颗粒类骨料;在微型探测孔内预埋插入不同长度的注料管;然后通过灌料孔灌填颗粒类骨料;最后注射高聚物材料:注浆顺序为从下向上,从周边向中心逐步注射,最后注射颗粒类骨料的顶面与路面及周边土体空隙处。本发明采用颗粒类骨料和注入自膨胀高聚物相结合方式进行修复,提高了道路隐患病害修复质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坝道工程医院(平舆) |
发明人: |
赵鹏;刘辉;王颖丽;乔国斌;冯磊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09-2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2-12-2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11162694.X |
公开号: |
CN115491944A |
代理机构: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雪凡 |
分类号: |
E01C11/00;E01C23/01;E;E01;E01C;E01C11;E01C23;E01C11/00;E01C23/01 |
申请人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南八北二路北、四港联动大道西; |
主权项: |
1.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S1:探测隐患位置以及隐患边界,然后对所述隐患处按照第一预设间距钻微型探测孔; S2:将微型视频采集系统的采集端伸入所述微型探测孔进行隐患的几何尺寸的测量,并根据测得的几何尺寸确定空腔量; S3:在隐患处对应路面上按照第二预设间距,钻灌料孔,用于灌填颗粒类骨料; S4:在所述微型探测孔内预埋插入不同长度的注料管,然后通过所述灌料孔灌填颗粒类骨料; S5:通过注浆管从下向上,从周边向中心逐步注射高聚物材料,最后向所述颗粒类骨料的顶面与路面及周边土体空隙处注射高聚物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隐患位置的方法具体如下: S01:沿测试路段行车方向布置雷达探测剖面,采用三维电磁雷达对道路进行全覆盖扫描,获得隐患位置; 所述探测隐患边界的方法具体如下: S02:对三维电磁雷达探测的信号反射异常区域,采用二维电磁雷达进行网格化扫描从而获取隐患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探测孔的直径小于20mm;所述灌料孔的直径为2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尺寸的测量包括所述隐患的长度、宽度以及净空高度的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间距和所述第二预设间距,根据所述隐患的几何尺寸灵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类骨料为级配颗粒石子、建筑垃圾中一种或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聚物材料为环保型自膨胀高分子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视频采集系统包括微型探头、带刻度的伸缩杆以及操作控制终端,所述微型探头可旋转设置在所述伸缩杆的探测端,且所述微型探头与所述操作控制终端通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探头包括摄像头和红外测距仪,所述摄像头可360度旋转设置在所述探头上,用于采集所述隐患结构内部不同角度病害的视频信息; 所述红外测距仪用于测量所述隐患内平面几何尺寸的长度和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道路隐患病害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探头上还设置有光源,用于为所述摄像头的拍摄以及为所述红外测距仪的测量提供照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