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前纵梁、前机舱骨架总成及车辆 |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前纵梁、前机舱骨架总成及车辆,所述前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所述吸能结构(2)用于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1)并包括多个吸能格(21),所述多个吸能格(21)构造为在纵向上成行和垂向上成列布置的网格状结构,所述吸能格(21)包括能够在纵向上溃缩吸能的沿垂向延伸布置的第一吸能板(211),多个同行布置的所述第一吸能板(211)的壁厚,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和/或,沿横向延伸布置的第二吸能板(212),多个同行布置的所述第二吸能板(212)的壁厚,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该吸能结构能够保证自身稳定的碰撞溃缩,且能够保证自身的吸能效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郭朝阳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10-1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11-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11282718.5 |
公开号: |
CN117068269A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兵 |
分类号: |
B62D21/15;B;B62;B62D;B62D21;B62D21/15 |
申请人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6层618室 |
主权项: |
1.一种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包括纵梁本体,所述吸能结构用于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并包括多个吸能格,所述多个吸能格构造为在纵向上成行和垂向上成列布置的网格状结构,所述吸能格包括能够在纵向上溃缩吸能的沿垂向延伸布置的第一吸能板,多个同行布置的所述第一吸能板的壁厚,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和/或,沿横向延伸布置的第二吸能板,多个同行布置的所述第二吸能板的壁厚,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吸能格的数量为多个,每列所述吸能格包括边部第一吸能板和设置于两个所述边部第一吸能板之间的中间第一吸能板,其中,所述中间第一吸能板的壁厚小于所述边部第一吸能板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格构造为矩体状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能板上的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二吸能板,其中,同行布置的多个第一吸能板的纵向长度,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同行布置的所述第一吸能板的壁厚,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呈等差数列式地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所述第一吸能板的壁厚的公差数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格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吸能板上的吸能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吸能格包括边部第二吸能板和设置于两个所述边部第二吸能板之间的中间第二吸能板,其中,所述中间第二吸能板的壁厚大于所述边部第二吸能板的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同行布置的所述第二吸能板的壁厚,沿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呈等差数列式地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行中间第二吸能板的壁厚的公差数值,大于每行边部第二吸能板的壁厚的公差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同列中的任意两个中间第二吸能板的壁厚相等,相邻两行中间第二吸能板的壁厚的公差数值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同列的两个边部第二吸能板的壁厚相等,两行边部第二吸能板的壁厚的公差数值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格构造为矩体状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能板上的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二吸能板,其中,每列所述吸能格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吸能板的垂向尺寸均相等,或者所述吸能结构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吸能板的垂向尺寸均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吸能格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吸能板的纵向长度均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列吸能格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吸能板的横向尺寸均相等,或者所述吸能结构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吸能板的横向尺寸均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格构造为矩体状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能板上的两个前后平行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吸能结构中任意两个所述立板的壁厚均相等。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格构造为矩体状并包括连接在第一吸能板上的两个前后平行设置的立板,所述立板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中,每行所述立板包括两个边部立板以及位于两个边部立板之间的中间立板,每个所述中间立板上形成有减重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部构造为开设于所述立板的U形槽,所述U形槽具有纵向上朝外开设的开口,该U形槽在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尺寸逐渐增大以构造为喇叭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具有底边和连接在所述底边上的两条侧边,其中,所述底边构造为圆弧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构造为倾斜的直线状,每条所述侧边与所述底边之间具有倒圆角。 20.一种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的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纵梁的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吸能结构一体成型的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包括前部纵梁段、后部纵梁段以及位于所述前部纵梁段和所述后部纵梁段之间的中间纵梁段,所述吸能结构位于所述中间纵梁段上。 22.一种前机舱骨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舱骨架总成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并包括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连接在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之间的前围下横梁总成以及减震塔总成,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上均设置有所述减震塔总成,所述左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均包括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前纵梁。 2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2所述的前机舱骨架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