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包括周向切口和耐用的加强结构并且能够优化胎面的扁平化的轮胎
专利名称: 包括周向切口和耐用的加强结构并且能够优化胎面的扁平化的轮胎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10),所述轮胎(10)包括加强结构(50),所述加强结构(50)包括加强元件(52),所述加强元件(52)锚固在胎冠(12)中,并在环形空腔(35)中在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之间延伸。胎面(14)具有轮廓高度,并包括多个肋状部(102、104、106、108、110),两个相邻的肋状部通过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沿轴向彼此分隔,所述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的深度大于或等于轮廓高度的50%。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108、110)对齐。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发明人: M·博纳穆尔;B·沙拉松;M·吉拉尔;R·雷纳尔-德-圣-米歇尔;M·万代尔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2-03-1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3-11-10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280023857.8
公开号: CN117042984A
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伟;于高瞻
分类号: B60C9/02;B;B60;B60C;B60C9;B60C9/02
申请人地址: 法国克莱蒙-费朗
主权项: 1.轮胎(10),所述轮胎(10)包括胎冠(12),所述胎冠(12)通过两个胎侧(30A、30B)然后通过两个胎圈(32A、32B)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胎冠(12)包括胎面(14),所述轮胎(10)具有界定轮胎的环形充气空腔(35)的内表面(33)和加强结构(50),所述加强结构(50)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环形空腔(35)中从至少一个胎侧(30A、30B)或胎圈(32A、32B)连续地延伸至少直至胎冠(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所述胎侧(30A、30B)和/或所述胎圈(32A、32B)中锚固在所述胎侧(30A、30B)和/或所述胎圈(32A、32B)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胎冠(12)中锚固在胎冠(12)中的至少一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3): -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55A、55B),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所述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55A、55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0B、61A、61B)或一个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0B、61A、61B)中或围绕其锚固, -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所述加强元件(52、52A、52B、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在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一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 并且胎面(14)具有轮廓高度(Hs)并包括多个肋状部(102、104、106、108),两个相邻的肋状部通过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沿轴向彼此分隔,所述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的深度(Hr1、Hr2、Hr3、Hr4)大于或等于轮廓高度(Hs)的50%,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108)对齐。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10),其中,每个胎圈(32A、32B)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旨在使轮胎(10)附接到轮胎(10)的安装支撑件上,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0B、61A、61B)不同于与所述胎侧(30A、30B)和/或所述胎圈(32A、32B)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同一侧的所述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或每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加强结构(50)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加强元件(52、52A、52B、5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或每个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对齐的所述肋状部(102、104、106、108)或每个肋状部(102、104、106、108)由限定肋状部(102、104、106、108)的宽度L的两个轴向边缘(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沿轴向界定,并且肋状部的正中平面(M1、M2、M3、M4、M5)沿轴向与两个轴向边缘的距离相等,所述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或每个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与肋状部的正中平面的轴向距离l满足2×l/L≤0.90,优选地2×l/L≤0.75,更优选地2×l/L≤0.50,甚至更优选地2×l/L≤0.2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胎冠(12)在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30A、30B)然后通过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32A、32B)沿径向向内延伸, 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布置在第一胎侧(30A)和/或第一胎圈(32A)中的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 -胎冠(12)中的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 -第二胎侧(30B)和/或第二胎圈(32B)中的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 使得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从第一胎侧(30A)和/或第一胎圈(32A)连续地延伸到胎冠(12)中直至第二胎侧(30B)和/或第二胎圈(32B), 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3): -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 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4): -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在所述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中的每一个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108)对齐。 6.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10),其中,所述加强元件(52、53)或每个加强元件(52、53)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 -胎冠(12)中的第一径向外部增强结构和第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 -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胎冠(12)在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两侧通过第一胎侧和第二胎侧(30A、30B)然后通过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32A、32B)沿径向向内延伸,加强结构(50)至少包括第一加强元件和第二加强元件(52A、52B), 所述第一加强元件(52A)或每个第一加强元件(52A)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胎侧(30A)和/或第一胎圈(32A)中的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 -胎冠(12)中的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 所述或每个第二加强元件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二胎侧(30B)和/或第二胎圈(32B)中的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和 -胎冠(12)中的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 使得所述第一加强元件和第二加强元件(52A、52B)或每个第一加强元件和第二加强元件(52A、52B)在环形空腔(35)中从第一胎侧(30A)和/或第一胎圈(32A)和第二胎侧(30B)和/或第二胎圈(32B)在环形空腔(35)中连续地延伸直至胎冠(12), 所述第一加强元件(52A)或每个第一加强元件(52A)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3A): -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所述加强元件(52A)或每个加强元件(52A)在所述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所述第一加强元件(52A)或每个第一加强元件(52A)在所述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 所述第二加强元件(52B)或每个第二加强元件(52B)包括在环形空腔(35)中在以下点之间延伸的部分(523B): -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所述第二加强元件(52B)或每个第二加强元件(52B)在所述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所述第二加强元件(52B)或每个第二加强元件(52B)在所述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处穿过内表面(33),以锚固在所述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或多个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73)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中的每一个与一个肋状部(102、104、106、108)对齐。 8.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轮胎(10),其中,所述第一加强元件(52A)或每个第一加强元件(52A)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和 -胎冠(12)中的第一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 所述第二加强元件(52B)或每个第二加强元件(52B)锚固在以下结构中或围绕其锚固: -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和 -胎冠(12)中的与第一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不同的第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轮胎(10),其中,第一径向外部增强结构和第二径向外部增强结构(70A、70B)沿轴向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两侧,优选地相对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基本上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4B、55A、55B)以及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各自满足: -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和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沿轴向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同一侧, -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和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沿轴向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相同的另一侧,并且 -在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7A)和第一径向内部锚固点(54A、55A)之间延伸的部分(523、533)与在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B、57B)和第二径向内部锚固点(54B、55B)之间延伸的部分(524、534)在环形空腔(35)中不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第一胎圈和第二胎圈(32A、32B)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40A、40B)旨在使轮胎(10)附接到轮胎(10)的安装支撑件上,第一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A、61A)不同于与所述第一胎侧(30A)和/或所述第一胎圈(32B)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相同的第一侧的所述周向增强元件(40A)或每个周向增强元件(40A),并且 第二径向内部增强结构(60B、61B)不同于与所述第二胎侧(30B)和/或所述第二胎圈(32B)位于轮胎(10)的正中平面(M)的相同的第二侧的所述周向增强元件(40B)或每个周向增强元件(40B)。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多个肋状部(102、104、106、108)至少包括第一肋状部和第二肋状部,所述第一肋状部和第二肋状部通过所述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或多个主周向切口(112、114、116、118)中的一个沿轴向分隔,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中的每一个分别与第一肋状部和第二肋状部(102、104、106、108)中的每一个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10),其中,第一径向外部锚固点和第二径向外部锚固点(56A、56B、57A、57B)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多个肋状部(102、104、106、108)中的同一肋状部(102、104、106、108)对齐。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