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地空隧道及其登天列车的构建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空隧道——“天脐”的建造方法:在近地静止轨道中转站与地面通天塔之间,联通一条各自独立的双筒套管(外:防护、保温、输水、输气、输电管;内:真空隧道客、货运输管);再在近地中转站与远地同步空间站之间,联通三条能耐受太空高、低温差的“太空数字电缆”(暂定名)。使上、下两站与通天塔垂直衔接为一体,同步平行绕地运行。构成天地间一条可提供水、空气及电源的真正意义的生命脐带。并在“天脐”内层真空隧道中,开通一组由电能、喷射能双驱动的动车组登天列车,完成载人、货运任务。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弧圈式氦气柱囊分段减重抬升技术”和“倾斜旋翼组合环空间控制、定位技术”。解决了通天管、线自重造成的材料抗拉强度不足,以及悬空状态方位漂移两大核心技术难题。从而首创一项全新的、非飞行式的载人航天模式,并为人类廉价的地、月往返,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技术方案。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山东;37 |
申请人: |
李昭津 |
发明人: |
李昭津;李夙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09-05-1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0910015321.8 |
公开号: |
CN101885335A |
分类号: |
B61B13/10(2006.01)I |
申请人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南洋馨苑B区一号楼三单元302室 |
主权项: |
一种从地面直达太空的地空隧道——“天脐”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择中纬度,高海拔,远离地震带,且常年大气环流相对平稳的地段,建造一座通天塔;(2)向通天塔正上方,近地空间(失重高度)发射一颗静止轨道中转站基础构件;再向远地太空发射另一颗同步空间站基础构件。两构件均为六面体,在各方位预设若干对接口,作为两站各自扩建时的全方位对接、扩展舱口使用;(3)在静止轨道中转站与地面通天塔之间,联通对接一条各自独立的双筒套管。外部是具有防护、保温功能的供水、供气、供电管;内部是设置有三条固定数字电缆线路的真空隧道客、货运输管。在内、外管上,各套穿弧圈式氦气柱囊;在外管上、下对接处,箍以倾斜旋翼组合环;(4)自近地中转站至远地同步空间站之间,联通对接三条能耐受太空高低温差的“太空数字电缆”(暂定名),与真空隧道内管中的固定电缆活动接口连为一体,使上、下两站与通天塔垂直衔接,同步绕地运行;(5)在“天脐”内层真空隧道中,开通一组由电能、喷射能双驱动的动车组登天列车,自通天塔中央的固定真空隧道启动,采用滑动供电方式沿太空数字电缆运行;(6)所述(1)(2)(3)(4)(5)各项特征,具体体现了“天脐”技术的基本构建模式,是以管、线联通为基本架构,半固定、半悬浮于空间,刚柔相济的柔性结构组合体。这一建造模式,开创了一种“柔性建筑”新概念。为人类采用非飞行式方法向空中拓展,向太空进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型。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