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副车架扭矩衰减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扭矩衰减控制方法,包括副车架与车身位置配合的偏差的控制,车身钣金与凸焊螺母间隙的控制,固定螺栓的控制及固定螺栓拧紧方式的控制。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副车架与车身的装配质量,通过对车身钣金结构切割测定钣金间隙,对副车架进行结构类比优化,对标准件的性能等级,摩擦系数等进行约束控制,并改进拧紧方法,经过多轮验证和实际运行,最终完成对副车架扭矩衰减现象的优化提升,提升产品质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肖俊;魏鹏程;苏俊;吕成成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541315.5 |
公开号: |
CN108583687A |
代理机构: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分类号: |
B62D21/00(2006.01)I;B;B62;B62D;B62D21;B62D21/00 |
申请人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 |
主权项: |
1.一种汽车副车架扭矩衰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与车身位置配合的偏差的控制,车身钣金与凸焊螺母间隙的控制,固定螺栓的控制及固定螺栓拧紧方式的控制;所述副车架与车身位置配合的偏差的控制通过在副车架与车身之间设置第一垫片;所述车身钣金与凸焊螺母间隙的控制,使用圆环焊点凸焊螺母,圆环焊点顺序为先焊底面点以消除间隙,再进行侧面焊接以提高车身钣金与凸焊螺母间的强度,再对底面焊点增加焊点保证压合;所述固定螺栓的控制为取消前部固定螺栓的防松胶,在后部固定螺栓上增加第二垫片,中部固定螺栓使用变径螺栓;所述固定螺栓拧紧方式的控制为采用弹性区的扭矩+转角法拧紧,其步骤为,首先在第一工位进行第一设定扭矩预紧,其次在第二工位采用第二设定扭矩为采用+转角法拧紧。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