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脱水后质量为X的煤焦油;(2)将煤焦油放入分馏装置的蒸馏瓶中,并将分馏装置连接组装好;(3)对步骤(2)中的蒸馏瓶开始加热,切取温度为180~250℃的馏分段并称馏分物的重量X1以及测量纯度Z;(4)继续对蒸馏瓶中的煤焦油加热,直至馏出物中出现结晶时停止加热,记录此时的温度,并称重此时的接收器中馏分物的重量X2;(5)根据步骤(3)和步骤(4)馏分物的重量计算煤焦油中的萘的含量Y1及三混萘油的含量Y2。该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预判了实际生产中三混萘油的收率,能使三混萘油中的蒽油含量降低,提高了三混萘油的纯度,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马钢奥瑟亚化工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蒴;傅勤斌;吴岑岑;余奇;高学频;任惠;熊磊;宋坤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1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0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91362.0 |
公开号: |
CN110196202A |
代理机构: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中丹 |
分类号: |
G01N5/04(2006.01);G;G01;G01N;G01N5 |
申请人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集中区沥青池路51号 |
主权项: |
1.一种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脱水后的煤焦油质量X; (2)将煤焦油放入分馏装置的蒸馏瓶中,并将分馏装置连接组装好; (3)对步骤(2)中的蒸馏瓶开始加热,切取温度为180~250℃的馏分段并称馏分物的重量X1以及测量纯度Z; (4)继续对蒸馏瓶中的煤焦油加热,直至馏出物中出现结晶时停止加热,记录此时的温度,并称重此时的接收器中馏分物的重量X2; (5)根据步骤(3)和步骤(4)馏分物的重量计算煤焦油中的萘的含量Y1及三混萘油的含量Y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煤焦油中的萘的含量Y1和三油混萘的含量Y2的计算公式为:Y1=Z*X1/X;Y2=(X1+X2)/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分馏装置包括蒸馏瓶、真空夹层分馏柱、冷凝管和接收器,所述蒸馏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所述真空夹层分馏柱,所述真空夹层分馏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分馏头,所述分馏头的向外延伸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接收器;所述真空夹层分馏柱包括出气口、进气口、外管、内柱、若干个刺型卡槽和若干个球形玻璃塞,所述内柱的底端向外延伸设有进气口;所述内柱的顶端向外延伸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有出气口;所述外管位于所述内柱的外层,所述外管将所述内柱环绕包覆且在所述内柱的底端和顶端融合封口使得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柱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真空夹层;所述内柱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刺型卡槽;所述内柱在每个所述刺型卡槽的下方向内凹陷形成卡箍,所述球形玻璃塞插入所述卡箍内且与所述卡箍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型卡槽包括3根尖刺,所述尖刺从所述内柱的内壁向内并向下斜延伸且逐渐变细变尖形成刺状;每根所述尖刺的刺尖端均指向所述内柱的中心,三根所述尖刺共同形成一个向内向下凹陷的刺型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切取温度为180~250℃的馏分段的具体步骤为:当温度达到180℃时,更换分馏装置的接收器,切取温度为180~250℃的馏分段;当温度超过250℃时再次更换接收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玻璃塞由球头部和尖塞部组成,所述球头部向外延伸且逐渐变尖形成所述尖塞部,所述球头部和所述尖塞部均为空心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型卡槽和所述卡箍在所述内柱上均匀交替分布,所述刺型卡槽与所述卡箍的数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上还设有真空接引管,所述冷凝管的下端通过所述真空接引管与所述接收器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定煤焦油三混萘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馏头的顶端塞有带温度计的瓶塞,所述温度计通过瓶塞插入至分馏头内。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