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 |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部件识别装置和前纵梁上料机构,所述部件识别装置包括可转动地检测杆(11),以及多个与所述检测杆(11)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12),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部件上,另一端根据所述检测杆(11)抵接的所述部件触发相应位置的所述传感器(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杆端部抵接部件的不同,检测杆可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分别触发相应位置处的传感器,进而通过触发的传感器判断部件的类型,实现对不同零部件的自动识别,另外,检测杆能够探测不同零部件的差异点,并将差异点传递至传感器,实现差异特征的放大和转移,便于识别,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零部件安装错误。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邵宝珠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0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2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809640.7 |
公开号: |
CN209410211U |
代理机构: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分类号: |
B62D65/18(2006.01);B;B62;B62D;B62D65 |
申请人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学城南区未来国际中心1号楼3层 |
主权项: |
1.一种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地检测杆(11),以及多个与所述检测杆(11)位置相对应的传感器(12),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用于抵接在所述部件上,另一端根据所述检测杆(11)抵接的所述部件触发相应位置的所述传感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检测杆(11)相连接的旋转支座(13),所述检测杆(11)上套设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旋转支座(13)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上形成有供所述检测杆(11)穿过的限位开口槽(1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11)形成为多段折弯杆,该多段折弯杆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支座(13)和所述支撑座(14)相连接的第一杆段(111),由所述第一杆段(111)的一端向上弯折的第二杆段(112),以及由所述第一杆段(111)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且朝向所述传感器(12)延伸的L形杆段(113),所述第二杆段(112)的端部形成为用于与所述部件相抵接的球头(114),所述L形杆段(113)的端部连接有用于触发所述传感器(12)的感应元件(1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与多个所述传感器(12)连接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触发的所述传感器(12)判断所述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多个所述传感器(12)的支架(15),多个所述传感器(12)沿所述支架(15)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7.一种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前纵梁上料机构(3)上固定有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识别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用于上料/传送具有不同型面的第一前纵梁(21)和第二前纵梁(22),所述传感器(12)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传感器(121)和第二传感器(122), 当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未与所述前纵梁(2)相抵接时,所述检测杆(11)的另一端未触发传感器; 当所述检测杆(11)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前纵梁(21)的型面上时,所述检测杆(11)的另一端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121); 当所述检测杆(1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二前纵梁(22)的型面上时,所述检测杆(11)的另一端触发所述第二传感器(1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上料机构(3)包括框架主体(31)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31)上的托盘(32),所述检测杆(11)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托盘(32)上,多个所述传感器(12)通过支架(15)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3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纵梁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5)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主体(31)侧壁上的第一支架(151),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151)相连接用于固定多个所述传感器(12)的第二支架(152)。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