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前纵梁及汽车
专利名称: 前纵梁及汽车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前纵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纵梁及汽车,该前纵梁包括截面呈“目”字型的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包括矩形框架、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矩形框架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横板、内纵板、下横板以及外纵板,所述上横板位于下横板的上方,所述内纵板连接在上横板的内侧与下横板的内侧之间,所述外纵板连接在上横板的外侧与下横板的外侧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设置在矩形框架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第二加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连接在内纵板与外纵板之间,以将矩形框架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三个上下层叠的子腔。该前纵梁在吸收同样碰撞能量前提下,可提供更小的截面尺寸及更稳定的压溃形式。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洋;褚安华;郑华忠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2-1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0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198786.0
公开号: CN209467201U
代理机构: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黄章辉
分类号: B62D21/04(2006.01);B;B62;B62D;B62D21
申请人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主权项: 1.一种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目”字型的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包括矩形框架、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矩形框架包括顺次相连的上横板、内纵板、下横板以及外纵板,所述上横板位于下横板的上方,所述内纵板连接在所述上横板的内侧与所述下横板的内侧之间,所述外纵板连接在所述上横板的外侧与所述下横板的外侧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板及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内部空间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加强板及第二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内纵板与所述外纵板之间,以将所述矩形框架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三个上下层叠的子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纵板与所述外纵板平行,所述上横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及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下横板平行,所述下横板与所述外纵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的宽高比为0.5~0.7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之比为0.3~0.4,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之比为0.3~0.4,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下横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之比为0.3~0.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纵板的厚度与所述上横板的厚度之比为0.6~1,所述外纵板的厚度与所述上横板的厚度之比为0.8~1.2。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厚度为1~4.5mm,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厚度为1~4.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板的厚度与所述下横板的厚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还包括前纵梁内加强件,所述前纵梁内加强件固定连接在最下方的所述子腔内,所述前纵梁内加强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螺纹管,所述下横板上对应所述螺纹管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管的内孔相通的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内加强件上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下横板上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纵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前纵梁内加强件与所述外纵板焊接的第一焊接孔,所述内纵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前纵梁内加强件与所述内纵板焊接的第二焊接孔。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纵梁。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