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及主动冷却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及主动冷却控制方法,冷却系统由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取充电枪插针接触点温度、水箱中冷却液温度、环境温度,检测管道中压力、流量、水箱液位信号,传送给冷却系统控制单元;冷却系统控制单元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远程计算机进行存储分析,通过对上述检测数据的分析与经验数据库比对,通过工况模型算法得出各检测量的控制策略,然后向冷却系统控制单元下达控制指令。本发明可以在温度将达到充电桩限制充电电流的阈值下主动加强冷却效果以保证充电效率;数据进行收集后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使用,提高冷却系统的可靠和稳定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王月;周红斌;陈鹏程;朱露;张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3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2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74176.3 |
公开号: |
CN110281794A |
代理机构: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海燕 |
分类号: |
B60L53/302(2019.01);B;B60;B60L;B60L53 |
申请人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恒达路19号 |
主权项: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枪、充电线缆(3)、散热器(5)、水泵(7)、水箱(9);水箱(9)中的冷却液通过水泵(7)出水进入散热器(5)中,冷却降温后进入到充电线缆(3)中,充电线缆(3)连接充电枪;充电枪冷却后冷却液回到水箱(9)中;各部件之间通过冷却管道(12)相连; 水泵(7)的出水口处还设有压力计(6),与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相连;散热器(5)的出水口处还设有流量计(4),与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相连;水箱(9)中设有温度传感器(1)和液位计(10),与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相连;充电枪连接口设有充电枪插针(2),充电枪插针(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与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相连; 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与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压力计、液位计相连,接收检测的参数信号;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远程计算机(13)进行存储分析,远程计算机(13)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得出控制策略,然后向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下达控制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系统控制单元(11)根据控制指令通过变频器(8)对水泵和散热器的转速做出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设有环境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并与冷却系统控制单元相连反馈数据信号。 4.一种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系统,由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分别获取充电枪插针接触点温度、水箱中冷却液温度、环境温度,检测管道中压力、流量、水箱液位信号,传送给冷却系统控制单元;冷却系统控制单元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远程计算机进行存储分析,通过对上述检测数据的分析,通过工况模型算法得出各检测量的控制策略,然后向冷却系统控制单元下达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步骤: (1)温度传感器检测充电枪发热部位的温度,传送给冷却系统控制单元; (2)冷却系统控制单元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远程计算机进行存储分析; (3)远程计算机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工况模型算法分析给出控制策略; (4)远程计算机向冷却系统控制单元下达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控制策略具体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充电枪发热部位的温度上升到50~90℃时,进行自主调节降低充电枪发热部位温度;当温度上升到90~105℃时,进行冷却系统与充电桩间的通信,告知充电桩需降流充电;当温度上升至105℃以上时,进行冷却系统与充电桩间的通信,冷却系统告知充电桩进行断电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冷却系统主动冷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存储的大量数据的比对结果从而调整后续控制的各个阈值。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