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前车架和客车
专利名称: 前车架和客车
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车架和客车,所述前车架包括相邻设置的驾驶员区(1)和碰撞吸能区(3),所述碰撞吸能区(3)的纵向强度小于所述驾驶员区(1)的纵向强度,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力通过所述驾驶员区(1)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区(3),使所述碰撞吸能区(3)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客车正碰时,碰撞吸能区能吸收绝大部分的撞击能量,从而避免前车架整体发生变形,减小驾驶员和乘客受到的碰撞伤害。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纪绪北;雷发荣;栗玉领;马龙山;秦欢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3-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1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289460.9
公开号: CN110316251A
代理机构: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辛自强;陈庆超
分类号: B62D21/15(2006.01);B;B62;B62D;B62D21
申请人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路3009号
主权项: 1.一种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包括相邻设置的驾驶员区(1)和碰撞吸能区(3),所述碰撞吸能区(3)的纵向强度小于所述驾驶员区(1)的纵向强度,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力通过所述驾驶员区(1)传递到所述碰撞吸能区(3),使所述碰撞吸能区(3)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区(3)内布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溃缩吸能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波纹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还包括台阶区(2)和蓄电池区(4),所述碰撞吸能区(3)位于所述驾驶员区(1)的后方,所述台阶区(2)位于所述驾驶员区(1)的左方或右方,所述蓄电池区(4)位于所述台阶区(2)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包括前横梁(100)、第一中横梁(120)、后横梁(130)、左纵梁(140)、中纵梁(150)、以及右纵梁(160),所述前横梁(100)、所述后横梁(130)、所述左纵梁(140)和所述右纵梁(160)围成矩形,所述中纵梁(150)位于所述左纵梁(140)和右纵梁(160)之间,所述中纵梁(150)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100),所述中纵梁(150)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横梁(130),所述第一中横梁(120)位于所述前横梁(100)和后横梁(130)之间,所述第一中横梁(120)的右端连接于所述中纵梁(150),所述第一中横梁(120)的左端连接于所述左纵梁(140),所述中纵梁(150)、所述前横梁(100)、所述左纵梁(140)和所述第一中横梁(120)围成所述驾驶员区(1),所述中纵梁(150)、所述第一中横梁(120)、所述左纵梁(140)和所述后横梁(130)围成所述碰撞吸能区(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还包括多个下部溃缩吸能梁(34),该多个下部溃缩吸能梁(3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下部溃缩吸能梁(34)的前端与所述第一中横梁(120)相连,后端与所述后横梁(130)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纵梁(150)具有溃缩吸能段(151),所述溃缩吸能段(151)位于所述第一中横梁(120)和后横梁(13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还包括多个前立柱、多个中立柱、多个后立柱、多个驾驶员区传力梁、以及多个上部溃缩吸能梁,所述多个前立柱与所述前横梁(10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多个中立柱与所述第一中横梁(12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多个后立柱与所述后横梁(130)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多个驾驶员区传力梁与所述前立柱和所述中立柱相连,所述多个上部溃缩吸能梁连接在所述中立柱和所述后立柱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驾驶员区传力梁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驾驶员区传力纵梁和相互平行的两个驾驶员区传力斜梁,所述多个驾驶员区传力纵梁包括驾驶员区上部传力纵梁,所述驾驶员区上部传力纵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立柱相连,所述驾驶员区上部传力纵梁的后端与所述中立柱相连,所述驾驶员区传力斜梁的前端与所述前立柱相连,所述驾驶员区传力斜梁的后端与所述中立柱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驾驶员区传力纵梁还包括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所述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位于所述中纵梁(150)和左纵梁(140)之间,所述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的前端与所述前横梁(100)相连,所述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的后端与所述第一中横梁(120)相连,所述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所述前横梁(100)、所述左纵梁(140)和所述第一中横梁(120)围成矩形结构,该矩形结构的四角处设置有斜梁(1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区传力斜梁、所述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和所述左纵梁(140)的横截面形成为空心矩形结构,所述驾驶员区传力斜梁、所述驾驶员区下部传力纵梁(15)和所述左纵梁(140)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9)。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还包括第二中横梁(110),所述第二中横梁(110)的右端连接于所述右纵梁(160),所述第二中横梁(110)的左端连接于所述中纵梁(150),所述右纵梁(160)、所述前横梁(100)、所述中纵梁(150)和所述第二中横梁(110)围成台阶区(2),所述右纵梁(160)、所述第二中横梁(110)、所述中纵梁(150)和所述后横梁(130)围成蓄电池区(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纵梁(160)包括第一右纵梁(161)和第二右纵梁(162),所述第一右纵梁(161)的前端连接于前横梁(100),所述第一右纵梁(161)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横梁(110),所述第二右纵梁(162)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横梁(110),所述第二右纵梁(162)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横梁(130),所述第一右纵梁(161)、所述前横梁(100)、所述中纵梁(150)、所述第二中横梁(110)围成所述台阶区(2),所述第二右纵梁(162)、所述第二中横梁(110)、所述中纵梁(150)、所述后横梁(130)围成所述蓄电池区(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还包括台阶区传力纵梁(21),所述台阶区传力纵梁(21)位于所述第一右纵梁(161)和中纵梁(150)之间,所述台阶区传力纵梁(21)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100),所述台阶区传力纵梁(21)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横梁(11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纵梁(161)和台阶区传力纵梁(21)的横截面形成为空心矩形结构,所述第一右纵梁(161)和台阶区传力纵梁(2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板(9)。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区(2)内还设置有斜向加强梁(22),所述斜向加强梁(22)位于所述台阶区传力纵梁(21)和中纵梁(150)之间,所述斜向加强梁(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台阶区传力纵梁(2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中横梁(110)。 17.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