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包括机身组件、转向组件以及行动组件,转向组件和行动组件分别设置在机身组件的两端,转向组件与机身组件可转动的连接,行动组件与机身组件连接,行动组件受机身组件的驱动摆动,进而驱动所述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在水陆环境中前后运动,转向组件转动改变所述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左右转向。所述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水陆适配性好,能够较好地适配水中环境及多种陆上环境,工作效率较高;所述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结构简单,可靠性好,且制造使用成本均较低。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发明人: |
李振兴;吕文青;徐振坤;王佳;唐茂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9-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883466.3 |
公开号: |
CN110450587A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亮 |
分类号: |
B60F3/00(2006.01);B;B60;B60F;B60F3 |
申请人地址: |
215104江苏省苏州市国际教育园致能大道106号 |
主权项: |
1.一种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身组件、一转向组件以及一行动组件,所述转向组件与所述机身组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行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身组件远离所述转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机身组件连接,所述转向组件受所述机身组件控制改变转动状态,所述行动组件受所述机身组件控制改变摆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组件包括一壳体、两个连接杆以及一驱动电机组,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相对的两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接杆共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具有一转向部和一行动部,所述转向部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转向组件的一端,且所述转向部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所述行动部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行动组件的一端,所述行动部为管状,所述驱动电机组穿过所述行动部与所述行动组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动组件包括一螺旋杆组件、若干摆动连杆以及若干摆动架组,所述螺旋杆组件包括一连接片和一螺旋杆,所述连接片一端与所述螺旋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在所述行动部与所述驱动电机组连接,若干所述摆动连杆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且两组所述摆动连杆分别首尾相连的可转动连接,且两组所述摆动连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杆可转动的连接,若干所述摆动架组互相平行,且所有所述摆动架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摆动连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螺旋杆依次穿过所述摆动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组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摆动架,所述摆动架包括两个连接件和两个摆动杆,两个所述连接件为结构相同的台阶状连接件,两个所述摆动杆平行,且所述摆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摆动架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互相连接,且所述摆动架组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摆动连杆可转动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包括一机头罩、一转向齿轮、一十字连杆组以及一轴承,所述转向齿轮环绕所述机头罩,且所述转向齿轮与所述机头罩固定连接,所述机头罩内部具有一十字卡齿,所述十字连杆组与所述十字卡齿卡合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组与所述十字连杆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位于所述机头罩内部与所述机头罩固定连接,所述转向部伸入所述轴承内部,且所述转向部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若干小轮,若干所述小轮均匀的设置在所述转向齿轮的齿之间,且所述小轮与所述转向齿轮可转动的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连杆组包括两个互相垂直设置的十字连杆,所述十字连杆中部具有一连接孔和一卡槽,两个所述十字连杆分别通过所述卡槽互相垂直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防水双列滚子轴承。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罩远离所述机身组件的一端为锥状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全地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U型座,所述驱动电机组与所述U型座契合,且所述驱动电机组与所述U型座固定连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