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上板和下板,后安装加强支架通过连接部件与车身纵梁连接在一起,连接部件包括:防滑垫,防滑垫焊接在后安装加强支架上;螺母,螺母焊接在车身纵梁的平直部的顶面上;锥形垫,锥形垫抵压在防滑垫上;变形圈,变形圈抵压在锥形垫上;安装螺栓,安装螺栓依次穿过变形圈、锥形垫、防滑垫和安装孔连接在螺母上。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前副车架,由于防滑垫的设置,使得后安装加强支架与车身纵梁连接处的变形减小,由于防滑垫上设有下凸棱、弧形槽和V形槽,以及锥形垫、变形圈和橡胶圈的设置,改善了后安装加强支架与车身纵梁连接处的安装螺栓松动,降低了安装螺栓松动的松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发明人: |
谭小红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0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1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605421.X |
公开号: |
CN110435762A |
代理机构: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飞 |
分类号: |
B62D21/00(2006.01);B;B62;B62D;B62D21 |
申请人地址: |
311402浙江省杭州市富阳高科路198号 |
主权项: |
1.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通过翻边焊接固定形成一内部具有空腔的本体,所述上板后端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后安装加强支架(10),所述后安装加强支架(10)通过连接部件(100)与车身纵梁(20)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100)包括: 防滑垫(50),所述防滑垫(50)焊接在所述后安装加强支架(10)的凹腔(12)的顶面上,且所述防滑垫(50)与所述凹腔(12)的顶面上的安装孔(11)同轴; 螺母(40),所述螺母(40)焊接在所述车身纵梁(20)的平直部(21)的顶面上; 锥形垫(60),所述锥形垫(60)抵压在所述防滑垫(50)上; 变形圈(70),所述变形圈(70)抵压在所述锥形垫(60)上; 安装螺栓(30),所述安装螺栓(30)依次穿过所述变形圈(70)、所述锥形垫(60)、所述防滑垫(50)和所述安装孔(11)连接在所述螺母(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垫(50)包括平垫部(51)、若干个下凸棱(52)、定位环部(53)和避让槽(54),所述平垫部(51)焊接在所述凹腔(12)的顶面上,若干个下凸棱(52)连接在所述平垫部(51)的下表面上,所述定位环部(53)设置在所述平垫部(51)的内孔的上边缘上,所述定位环部(53)与所述安装孔(11)相配合,所述避让槽(54)开设在所述平垫部(51)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环部(53)的外周的连接处,所述避让槽(54)用于包容所述安装孔(11)的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下凸棱(52)均匀分布在所述平垫部(51)的下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棱(52)上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槽(521),所述弧形槽(521)沿所述下凸棱(52)的宽度方向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棱(52)的下表面上还设有V形槽(522),所述V形槽(522)沿所述下凸棱(52)的宽度方向开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垫(60)包括上锥面(61)和下锥面(62),所述上锥面(61)开设在所述锥形垫(60)的上表面上,所述下锥面(62)开设在所述锥形垫(60)的下表面上,所述锥形垫(60)的上表面抵压在所述防滑垫(50)的下凸棱(5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100)还包括橡胶圈(80),所述橡胶圈(80)设置在所述锥形垫(60)与所述防滑垫(5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80)的边缘部(81)的上表面抵压在所述下凸棱(52)上,所述边缘部(81)的下表面抵压在所述上锥面(6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圈(70)包括上片体(71)、环形槽(72)、下片体(73)和环形凹槽(74),所述环形槽(72)贯穿所述变形圈(70)的外周,所述环形槽(72)将所述变形圈(70)分割为所述上片体(71)和所述下片体(73),所述环形凹槽(74)设置在所述变形圈(70)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体(71)抵压在所述锥形垫(60)的下表面上,所述安装螺栓(30)的头部抵压在所述下片体(73)的下表面上。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