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辆的副车架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副车架,车辆的副车架包括:前边梁、左副车架、右副车架和后边梁。所述左副车架设置于所述前边梁的第一端;所述右副车架设置于所述前边梁的第二端,所述前边梁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所述后边梁的一端与所述左副车架连接,所述后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副车架连接,所述前边梁、所述左副车架、所述右副车架、所述后边共同围成驱动系统安装空间。由此,通过前边梁、左副车架、右副车架和后边梁配合,能够简化副车架的结构,也能够增强副车架的结构强度,还能够将驱动系统稳固地装配在车辆上,可以防止驱动系统振动,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噪音。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蒯振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260779.9 |
公开号: |
CN209667201U |
代理机构: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分类号: |
B62D21/00(2006.01);B;B62;B62D;B62D21 |
申请人地址: |
102606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经济开发区采和路1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边梁; 左副车架,所述左副车架设置于所述前边梁的第一端; 右副车架,所述右副车架设置于所述前边梁的第二端,所述前边梁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 后边梁,所述后边梁的一端与所述左副车架连接,所述后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右副车架连接,所述前边梁、所述左副车架、所述右副车架、所述后边梁共同围成驱动系统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副车架包括第一本体、第一内凸安装部、第一外凸安装部和第一后凸安装部,所述第一内凸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内侧且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外凸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一内凸安装部与所述前边梁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内凸安装部、所述第一外凸安装部均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车辆的车身下端后横梁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车辆的驾驶舱纵梁连接; 所述右副车架包括第二本体、第二内凸安装部、第二外凸安装部和第二后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内凸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内侧且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外凸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且靠近所述第二本体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二内凸安装部与所述前边梁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内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外凸安装部均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车辆的车身下端后横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车辆的驾驶舱纵梁连接; 所述后边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连接,所述后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边梁的左端具有第五安装孔,所述前边梁的右端具有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一内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内凸安装部均具有第七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内凸安装部的所述第七安装孔配合连接,所述第六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内凸安装部的所述第七安装孔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内凸安装部均具有驱动系统安装孔,所述驱动系统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车辆的驱动系统的下部安装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边梁包括:第三本体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的一端和另一端,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均具有后边梁安装部,所述第三本体一端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的所述后边梁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三本体另一端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的所述后边梁安装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边梁安装部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相对设置且间隔开,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间立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板具有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相对设置且间隔开以形成安装件放置空间,所述安装板伸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后,所述安装件容纳在所述安装件放置空间且与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本体具有第八安装孔,所述第八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车辆的驱动系统的后部安装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后边梁的高度高于所述前边梁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外凸安装部均具有下摆臂前端安装孔; 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均具有下摆臂后端安装孔; 所述第一后凸安装部、所述第二后凸安装部均具有中单摆臂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边梁、所述左副车架、所述右副车架、所述后边梁的下表面均构造为平面。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