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索
论文题名: 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探索
关键词: 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空间设计
摘要: 随着多维交通体系的出现,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成为人流大量集散之地,许多大城市的地铁站不但与机场,铁路客运站,停车场等有重要的联系,而且还能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城市中的主要建筑物相连,人们可以通过此类空间满足他们的多种需求。这类空间带来的变化塑造了新型空间体系。同时,地铁站本身即为一可意向的城市节点,其空间直接面对使用人的各种行为活动,且为高度凝聚性的空间,具有与一般公共建筑与交通建筑的不同特点,它与其附属设施更可提供都市所需要的诸多功能:商业空间、社区中心、休闲及会晤空间。学术理论以及设计实践的发展都预示着地铁站地下空间势必成为都市生活的重心与焦点,将成为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比较、归纳等方法对我国城市地铁站地下空间进行研究,以期解决该空间在规划和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研究此类空间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及其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地铁站地下空间更为科学的设计提供依据和第一手资料,探寻一种对该空间的更为人性化的设计途径。 本文在第一章是引言,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属于研究概况及研究理论平台体系建构,分析了地铁站地下空间的现状,引入了人性化的概念,并探讨了该空间下人的行为心理概况,为下文研究建构了理论平台。 第三章对我国城市地铁站地下空间的现状及人在其中的行为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是从人的生理需求入手,分析现有空间设计和使用中的优点和不足,着重于健康、卫生、安全、无障碍的地下空间环境。 第五章从人的心理行为需求入手,通过对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空间的导向性、可识别性、空间的多样化设计,来解决人们处于地下时的不利心理因素。 第六章从人的文化情感需求入手,对如何营造满足人们最高级需求的艺术性、文化性、地域性、以及亲近大自然的空间环境等展开论述。 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第七章得出结论,总结前几章的基本论点,并对地铁站地下空间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课题旨在通过行为科学理论对地铁站地下空间内人的行为心理的研究得出设计的启示,同时通过研究所提出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为现今设计提供参考,使研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陆姗姗
专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导师: 常健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07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