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车辆运输结构
专利名称: 车辆运输结构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将车辆一个支承在另一个上方的支承结构,该结构包括:基部框架(12),该基部框架(12)具有四个角柱(13),该四个角柱(13)在使用中时大体上竖直地延伸以支承分离的上部框架(14),在所述上部框架(14)上能够以升高的运输位置支承上部车辆;以及一个或多个分离的下部框架(15),其被布置成在使用中时位于基部框架内,在所述下部框架(15)上能够支承下部车辆。当上部车辆提升到其上部运输位置时,上部框架被向上引导到角柱,并且与角柱相关联的支承装置(23、24、25、29、30、31)将上部框架相对于角柱紧固在其运嵌套输位置中。基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当不在使用中时通过向下折叠角柱以及叠起基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而能够以叠起状态运输,使得在上部和下部和基部框架在嵌套配置的情况下它们占据较少空间。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英国;GB
申请人: 载车托架国际有限公司
发明人: W.佩内;M.克利夫-史密斯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3-2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2-2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80022169.3
公开号: CN110621595A
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陵峰;傅永霄
分类号: B65D85/68(2006.01);B;B65;B65D;B65D85
申请人地址: 英国沃里克郡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将车辆一个支承在另一个上方的支承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基部框架,所述基部框架具有四个角柱,其在使用中时大体上竖直地延伸以支承分离的上部框架,在其上能够以升高的运输位置支承上部车辆;以及一个或多个分离的下部框架,其被布置成在使用中时位于所述基部框架内,在其上能够支承下部车辆,当所述上部车辆提升到其上部运输位置时,所述上部框架被向上引导到所述角柱,以及与所述角柱相关联的支承装置用于将所述上部框架相对于所述角柱紧固在其运输位置中,所述基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当不在使用中时通过向下折叠所述角柱以及叠起所述基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而能够以叠起状态运输,使得在所述上部和下部和基部框架在嵌套配置的情况下它们占据较少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分离的下部框架或多个框架能够被移动到所述基部框架外部的定位,以及然后被装载有所述下部车辆且移动到所述基部框架内的定位以用于运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具有两个间隔的侧部构件,所述侧部构件在所述结构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承载所述角柱,所述侧部轨道在一个端部处通过横构件联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各自具有侧部轨道,所述侧部轨道在所述结构的纵向上延伸并且在每个端部处分别通过用于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辆的前部轮和后部轮的支承区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具有相同的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当所述结构不在使用中时,所述角柱相对于所述结构定位在其中的船运集装箱或拖车横向向下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角柱通过相对于所述横构件向内旋转所述基部框架的所述侧部构件而横向折叠,使得所述角柱向内转动到处于包含所述侧部构件的水平面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当所述结构不在使用中时,角柱相对于所述结构定位在其中的船运集装箱纵向向下折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当所述结构不在使用中时,所述角柱中的两个相对于船运集装箱纵向向下折叠,并且所述角柱中的两个相对于所述结构定位在其中的所述集装箱横向向下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角柱具有支柱撑杆,所述支柱撑杆在使用中时抵抗作用在所述结构上的分流负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的一个端部通过支承装置以套筒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角柱中的两个上,所述套筒沿所述角柱向上和向下滑动并且其具有孔,螺栓或销能够穿过所述孔延伸到提供在所述角柱的侧部中的孔中,以允许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一个端部在所述柱上的竖直位置的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一个端部通过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端部上的两个钩而枢转地安装在两个柱上,其钩在从每个相应套筒延伸的突出部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的另一个端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狭槽,螺栓或销能够通过所述狭槽延伸到提供在所述另外两个角柱的所述侧部中的孔中,以允许所述上部框架的另一个端部在所述柱上的竖直位置的调整。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的所述侧部构件是纵向伸缩的,以适应不同的车辆轮基部,并且用于当不在使用中时叠起以占据较小的纵向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4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的所述侧部构件是纵向伸缩的,以适应不同的车辆轮基部,并且用于当不在使用中时叠起以占据较小的纵向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和/或所述上部和下部框架构件的所述侧部构件的长度的纵向伸缩调整由延伸穿过一个伸缩部分中的相邻孔的阵列中的一个以及协作伸缩部分中的一系列不同间隔的孔中所选的一个的螺栓或销提供,以给出所述伸缩部分的有效长度的精细调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螺栓或销延伸穿过提供在每个套筒中的孔的阵列中的一个和所述协作角柱中的一系列不同间隔的孔中所选的一个,以给出所述套筒在所述柱上的高度的精细调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的所述端部提供有用于叉车或类似机器的叉齿的吊座。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中每个轮支承区域提供有带附接点和捆绑绞盘,以使得支承在所述支承区域上的轮能够由在所述轮的顶部上方延伸的带捆绑到所述支承区域上。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横构件的位置相对于所述侧部构件能够纵向调整,以用于将所述基部框架纵向地定位在所述集装箱内抵靠船运集装箱的端部壁或相邻的车辆支承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结构通过第一横向延伸的楔构件相对于船运集装箱纵向定位,所述楔构件被旋拧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到所述集装箱的地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下部框架通过固定在所述基部框架的侧部构件之间的第二横向延伸的楔构件和/或通过延伸穿过所述下部框架中的孔到所述集装箱的地板中的钉子、螺钉或其它装配件来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定位。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提供有辊或轮,以允许这些框架被推入到具有或不具有装载在其上的车辆的船运集装箱或从具有或不具有装载在其上的车辆的船运集装箱被拉出。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辊或轮被定向成使得如果所述基部框架、上部框架或下部框架安置在平坦表面上,则所述辊或轮脱离所述表面以增加所述框架的稳定性,并且如果远离所述辊或轮的所述基部框架、上部框架或下部框架的一个端部被提升至脱离所述表面,则所述辊或轮接触所述表面以便于将所述结构装载到所述集装箱中。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结构,其中在所述基部框架的一个端部处的所述角柱中的两个被设计成用作撑杆,并且主要承担由所述提升的上部车辆生成的静态竖直负荷,并且在所述基部框架的另一个端部处的另外两个角柱被设计成用作主角柱并且承担由所述提升的上部车辆生成的竖直、横向和纵向负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两个撑杆角柱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纵向折叠,以及在所述基部框架的另一个端部处的另外两个主角柱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横向地或纵向地折叠。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5或26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在一个端部处具有用于所述上部车辆的两个轮的轮支承区域,并且另一个轮支承区域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框架纵向移动,以允许不同轮基部的上部车辆被承载在所述上部框架上,而没有所述上部框架需要被伸缩。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的所述角柱中的两个或全部提供有用于相对于所述角柱提升所述上部框架的提升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提升装置是竖直螺钉和螺母机构。 30.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的一个端部具有弹簧装载的闩锁,其在所述上部框架已经提升到其期望的运输高度时卡扣到提供在所述相关联的角柱上的高度能够调整的支座中或后。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的另一个端部具有一对闩锁,其与所述竖直螺钉和螺母机构的螺母接合,并且因此所述上部框架经由这些闩锁与所述竖直地能够移动的螺母之间的接触而提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闩锁各自具有叉,其接合所述螺钉和螺母机构的螺母上的突出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和25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基部框架的所述侧部构件的端部包括伸缩延伸部,其在延伸出所述侧部构件时接触所述集装箱的端部壁或柱或相邻支承结构上的类似延伸部,以形成支承结构的连续链,所述支承结构的延伸部彼此接触以在其中使用所述支承结构的所述集装箱内纵向地刚性地定位所述支承结构。 34.根据权利要求25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下部框架包括一个或多个下部车辆轮支承台车,其在所述基部框架的所述侧部构件之间延伸并且被固定到所述侧部构件或固定到其中使用所述支承结构的所述集装箱的地板。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结构,仅具有一个下部车辆轮支承台车,在其上所述下部车辆的前部轮或后部轮被固定,使得所述下部车辆能够通过使用叉车搬运车或类似车辆提升不在地面的所述台车上的轮、以及然后将所述下部车辆在所述一个轮支承台车上推到所述集装箱中而被装载到所述集装箱中。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在叠起时安置在所述基部框架内部,并且所述轮台车安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侧部构件之间以减小所述叠起结构的堆叠高度。 37.根据权利要求25至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每个轮支承区域或轮台车提供有带附接点,以使得支承在所述轮支承区域或台车上的轮能够由在所述轮的顶部上延伸的带捆绑。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具有在所述结构的纵向延伸的侧部轨道,并且在其轮支承构件之间的定位处没有横梁在其侧部构件之间延伸,使得定位在所述上部框架下方的任何车辆或其它货物能够嵌套在所述结构的所述上部框架侧部构件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被设计为与所述基部框架、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叠起以及堆叠,并且使得一系列这样的堆叠结构能够转而在船运集装箱中一个在另一个上方以列堆叠,并且一系列这样的列能够在所述船运集装箱中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堆叠,以便运输到所需的目的地。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30或更多个这样的车辆支承结构能够在标准的四十英尺船运集装箱中被运输。 41.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和基部框架具有定位突出部,其接合相邻堆叠的上部、下部和基部框架中的协作凹部或孔口,以防止所述堆叠框架在所述结构在用于运输的叠起状态下时的移动。 42.根据权利要求3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当降低时使用的任何横构件、轮台车或轮支承区域处于足够靠近所述地板以使得车辆能够在不需要坡道的情况下被驱动向上和驱动离开。 43.根据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中当装载有上部车辆时,当定位在所述集装箱内部时,能够调整所述上部框架的高度和所述基部框架的总长度,而不需要在所述上部车辆下工作。 4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上部车辆能够被装载到所述集装箱外部的所述上部框架上,并且所述结构然后由所述伸缩延伸部推动到所述集装箱内的其运输位置中,并且纵向地定位在所述集装箱内,而不需要使用所述支承结构和所述集装箱之间的内部紧固件或捆绑以相对于所述集装箱定位所述支承结构,因此加速所述集装箱的装载。 45.一种将上部车辆装载在下部车辆上方以用于在船运集装箱中运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包括具有两对大体上竖直延伸的角柱的基部框架,在其上上部框架能够以升高的运输位置支承所述上部车辆;以及一个或多个分离的下部框架,其被布置成位于所述基部框架内,在其上能够支承所述下部车辆, 将所述上部框架上的所述上部车辆的一个端部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在一对角柱上提升到其运输位置, 将所述上部车辆在所述基部框架和上部框架上装载到所述集装箱中,其中所述上部车辆的另一个端部脱离地面但相对于所述基部框架在其期望的运输高度下方, 当在所述集装箱内时,将所述上部车辆的另一个端部提升到其期望的运输高度, 将所述下部车辆装载到所述集装箱外部的定位处的一个或多个下部框架上,以及然后 将支承在所述下部框架或多个框架上的所述下部车辆装载到所述集装箱内的所述上部车辆下方的位置中。 46.一种用于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将车辆一个支承在另一个上方的支承结构,所述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伸缩区段,以允许所述结构当不在使用中时能够以叠起状态运输,所述或每个伸缩区段的长度通过提供延伸穿过一个伸缩区段中的相邻孔的阵列中的一个以及在协作伸缩区段中的一系列不同间隔的孔中所选的一个的螺栓或销而能够调整,以给出所述伸缩区段的有效长度的精细调整。 47.一种用于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将车辆一个支承在另一个上方的支承结构,其中上部车辆在上部框架上的竖直高度能够通过提供延伸穿过与所述上部框架相关联的部件中的相邻孔的阵列中的一个以及与所述角柱相关联的一系列不同间隔的孔中所选的一个的螺栓或销而相对于基部框架的角柱调整,以给出所述上部框架的所述高度的精细调整。 48.一种两部分伸缩结构构件,其中结构构件的长度通过提供延伸穿过一个伸缩部分中的相邻孔的阵列中的一个以及所述结构构件的另一部分中的一系列不同间隔的孔中所选的一个的螺栓或销而能够调整,以给出所述结构构件的有效长度的精细调整。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