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
专利名称: 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水陆两栖机器人的体重较重体型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包括:骨架组件和行走侧翼,骨架组件包括:骨架主体、电源,行走侧翼包括:行走支架组件、行走薄膜。通过将行走支架设置为PVDF行走支架,利用PVDF材料的特性,位于骨架主体的密封空腔中的电源对行走支架上的涂抹电极进行有规律地通电,多个间隔排列的行走支架产生有规律地摆动,带动行走薄膜进行波浪状的游动,且水陆两栖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以及移动路径,可通过控制电源的通电频率以及电压值进行控制,并且由于其结构轻巧,能够在不同地形上移动,比如砂子、土壤、泥浆,移动不受地形的限制,因而适合代替人力前往特殊地形进行探测活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安徽;34
申请人: 安徽建筑大学
发明人: 李凯;苏翔;陈增付;余勇;赵俊;徐沛保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9-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2-3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939645.4
公开号: CN110626132A
代理机构: 广州文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茜
分类号: B60F3/00(2006.01);B;B60;B60F;B60F3
申请人地址: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
主权项: 1.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组件(1),所述骨架组件(1)包括:骨架主体(11)、电源(12),所述骨架主体(11)具有可容纳所述电源(12)的密封空腔(13),所述电源(12)位于所述密封空腔(13)中; 行走侧翼(2),所述行走侧翼(2)位于所述骨架主体(11)的两侧,并沿所述骨架组件(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 所述行走侧翼(2)包括:行走支架组件(21)、行走薄膜(24),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与所述骨架主体(11)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薄膜(24)包裹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包括多个沿所述骨架主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行走支架(22),所述行走支架(22)为PVDF行走支架,且所述行走支架(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上、下两端面以及中间位置处设有涂抹电极(3),所述涂抹电极(3)与所述电源(12)电连接; 所述电源(12)对所述行走支架(22)上端面的所述涂抹电极(3)和中间位置处的所述涂抹电极(3),以及对所述行走支架(22)下端面的所述涂抹电极(3)和中间位置处的所述涂抹电极(3)进行交替通电,以使所述行走支架(22)进行上下方向上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主体(11)上设有侧翼安装凹槽(14),所述行走侧翼(2)适于插入到所述侧翼安装凹槽(14)中,且所述行走侧翼(2)与所述侧翼安装凹槽(14)的贴合处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电极(3)与所述电源(12)通过导线(4)相连,所述侧翼安装凹槽(14)处设有连通所述密封空腔(13)的导线孔,所述导线(4)与所述电源(12)连接后穿设所述导线孔与所述涂抹电极(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4)为绝缘电线,且所述导线孔处密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主体(11)为碳纤维骨架主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电极(3)为点涂式电极,所述涂抹电极(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涂抹电极(3)分散在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22)由上、下两层支架本体(23)重叠设置,且上、下两层所述支架本体(23)通过填隙料(5)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组件(21)与所述行走薄膜(24)的边缘结合处通过填隙料(5)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填隙料(5)为硅胶填隙料或其他软性填隙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机器人(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摄像模块,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摄像模块以及电源(12)电连接,所述摄像模块对外界进行摄像,且所述摄像模块将影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处理所述电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源(12)对所述涂抹电极(3)的通电频率与通电电压。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