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 |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制造方法、集成车载充电机,当控制单元的固定端与第一选择端连接时,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动力电池(600),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低压电池(700);当控制单元的固定端与第二选择端连接时,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动力电池(600)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动力电池(600),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动力电池(600)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低压电池(700)。通过将市电传输到动力电池和低压电池,动力电池可以将能量传输到动力电池和低压电池,使车载充电机满足未来场景中多样化使用需求。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赵德琦;莫光铖;刘佩甲;吴壬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9-1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2-3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80006766.7 |
公开号: |
CN110636953A |
代理机构: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分类号: |
B60L53/14(2019.01);B;B60;B60L;B60L53 |
申请人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C1栋14楼 |
主权项: |
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开关K1、开关K2、动力电池、低压电池、控制单元和整流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端、第一选择端和第二选择端,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开关K1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开关K2以及所述低压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或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时,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 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时,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开关K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三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开关K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处理电路及所述第四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的关系式为: 其中,所述L为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漏感、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的总漏感,所述Np为所述原边绕组的匝数,所述MLT为单匝的平均匝长,所述b为所述原边绕组与绕组i的内外径之差,所述绕组i为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或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w为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线圈结构为三明治绕法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电容C1,其中: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以及所述电容C1的负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所述电容C1的正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还包括电容C2,其中: 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电容C3、电容C4和电感线圈L1,其中: 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电容C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以及所述电感线圈L1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容C3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电容C4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三端连接; 所述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正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电容C3、电容C4和电感线圈L1,其中: 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所述电容C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以及所述电容C4的负极连接; 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所述电容C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以及所述电感线圈L1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正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处理电路包括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电容C5、电容C6、开关S1、开关S2、开关S3、开关S4、开关S5和二极管D12,其中: 所述电感线圈L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以及所述开关S5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6的正极、所述开关S1的一端以及所述开关S3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S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6的负极、所述开关S2的一端以及所述开关S4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S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感线圈L2的一端连接; 所述开关S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S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感线圈L2的另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10.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 1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开关K1、开关K2、动力电池、低压电池、控制单元和整流电路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中: 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端、第一选择端和第二选择端; 将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开关K1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依次连接;将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所述开关K2以及所述低压电池依次连接;将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连接,将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将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将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将所述第二选择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或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将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 将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 所述开关K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三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开关K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处理电路及所述第四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