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包括坐垫、高度调节装置和安装基座,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调高驱动组件和两组连杆组件;所述调高驱动组件能够调节并锁定其中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与后支架之间的转动角度;其特征在于: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支架上设有栅格式吸能结构。本发明能够通过栅格式吸能结构吸收在汽车追尾碰撞中乘员对汽车座椅的撞击能量,使得作用到汽车座椅坐垫上的能量被较好的转移到栅格式吸能结构上,确保了汽车座椅坐垫的其他部件,尤其是两侧的坐垫侧板在汽车追尾碰撞中不会发生较大变形,解决了汽车座椅在追尾碰撞中坐垫侧板易变形损坏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能。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黄政平;余成;朱新涛;王春红;杨公可;王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1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87338.8 |
公开号: |
CN109760563A |
代理机构: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分类号: |
B60N2/42(2006.01);B;B60;B60N;B60N2 |
申请人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8楼 |
主权项: |
1.一种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包括坐垫(1)、高度调节装置和安装基座(2),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设有调高驱动组件和两组连杆组件; 所述两组连杆组件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并分别安装在所述坐垫(1)左侧的坐垫侧板(1-1)与所述安装基座(2)之间以及所述坐垫(1)右侧的坐垫侧板(1-1)与所述安装基座(2)之间,以形成两套平面四连杆机构,即:所述连杆组件包含有前连杆(3)、前支架(4)、后连杆(5)和后支架(6),所述前支架(4)和后支架(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基座(2)上,所述前连杆(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坐垫侧板(1-1)的前端和所述前支架(4)铰接,所述后连杆(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坐垫侧板(1-1)的后端和所述后支架(6)铰接,并且,所述后连杆(5)按照上端在后、下端在前的姿态保持倾斜; 所述调高驱动组件能够调节并锁定其中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5)与后支架(6)之间的转动角度; 其特征在于: 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支架(6)上设有栅格式吸能结构(7),该栅格式吸能结构(7)位于所述后支架(6)与后连杆(5)的铰接位置(6a)的后方,该栅格式吸能结构(7)含有连接块(7-1)和多条缓冲挡条(7-2),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后支架(6)和所述连接块(7-1)固定连接,且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均位于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5)的转动平面上,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沿V方向间隔布置,所述V方向具有由前向后的水平方向分量,使得:在所述后连杆(5)以其上端向下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后连杆(5)能够按所述V方向逐条撕裂所述缓冲挡条(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的各条缓冲挡条(7-2)的结构强度沿所述V方向逐条增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6)设有后支架安装板(6-1),所述后连杆(5)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后支架安装板(6-1)上;所述缓冲挡条(7-2)由直线段和连接段连接构成,且所述直线段与所述连接块(7-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后支架安装板(6-1)固定连接,所述直线段平行于所述后连杆(5)与后支架安装板(6-1)的铰接轴线,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的直线段均位于另一组所述连杆组件的后连杆(5)的转动平面上,并且,所述V方向为由前上方指向后下方的直线方向;使得:在所述后连杆(5)以其上端向下的方向转动时,所述后连杆(5)能够接触所述缓冲挡条(7-2)的直线段,以按所述V方向逐条撕裂所述缓冲挡条(7-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挡条(7-2)的连接段为圆弧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的各条缓冲挡条(7-2)的结构强度沿所述V方向逐条增强的方式为: 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缓冲挡条(7-2)之间的间隙宽度均设置为固定值B,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按所述V方向逐条增加,并且,将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按所述V方向逐条编号,所述固定值B和第n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an按照下述公式1-1至公式1-4计算: 公式1-1:an=a1+γ(n-1),n≥1; 公式1-2:a1=σb/l; 公式1-3:γ=σb/w; 公式1-4:B=σb/m; 式中,σb为所述缓冲挡条(7-2)的材料抗拉强度,单位为Mpa,l=300Mpa,w=3000Mpa,m=400Mp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的各条缓冲挡条(7-2)的结构强度沿所述V方向逐条增强的方式为: 每一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均设置为固定值A,相邻两条所述缓冲挡条(7-2)之间的间隙宽度按所述V方向递减,并且,将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按所述V方向逐条编号,所述固定值A和第n条所述缓冲挡条(7-2)与第n+1条所述缓冲挡条(7-2)之间的间隙宽度bn按照下述公式2-1至公式2-4计算: 公式2-1:A=σb/l; 公式2-2:bn=b1-σ(n-1),n≥1,且当计算出bn<0时,令bn=0; 公式2-3:b1=σb/m; 公式2-4:σ=σb/x; 式中,σb为所述缓冲挡条(7-2)的材料抗拉强度,单位为Mpa,l=300Mpa,m=400Mpa,x=2000Mpa。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的各条缓冲挡条(7-2)的结构强度沿所述V方向逐条增强的方式为: 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按所述V方向逐条增加,相邻两条所述缓冲挡条(7-2)之间的间隙宽度按所述V方向递减,并且,将各条所述缓冲挡条(7-2)按所述V方向逐条编号,第n条所述缓冲挡条(7-2)在所述V方向上的厚度an以及第n条所述缓冲挡条(7-2)与第n+1条所述缓冲挡条(7-2)之间的间隙宽度bn按照下述公式3-1至公式3-6计算: 公式3-1:an=a1+τ(n-1),n≥1; 公式3-2:a1=σb/l; 公式3-3:τ=σb/y; 公式3-4:bn=b1-υ(n-1),n≥1,且当计算出bn<0时,令bn=0; 公式3-5:b1=σb/m; 公式3-6:υ=σb/z; 式中,σb为所述缓冲挡条(7-2)的材料抗拉强度,单位为Mpa,l=300Mpa,y=3500Mpa,m=400Mpa,z=2500Mpa。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意一项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方向与所述后支架(6)在所述安装基座(2)上的安装平面之间的夹角在10°至8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垫(1)处于下限高度位置时,所述后连杆(5)与所述栅格式吸能结构(7)在所述V方向上的第一条缓冲挡条(7-2)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具备碰撞吸能特性的汽车座椅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2)设有左侧滑轨机构和右侧滑轨机构,所述左侧滑轨机构和右侧滑轨机构均沿所述坐垫(1)的前后方向延伸,位于左侧的所述连杆组件的前支架(4)和后支架(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左侧滑轨机构上,位于右侧的所述连杆组件的前支架(4)和后支架(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滑轨机构上。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