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用于机动车辆车体的结构部件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车体的结构部件,包括:外面板(3),具有外壁(7)和两个外凸缘部分(9、9’);内面板(4),具有内壁(10)和两个内凸缘部分(12、12’);加强型材(5),具有型材底部(13)、相对的两个型材壁(14、14’)以及与其连接的两个连接部分(15、15’);其中,在上柱区域(Pa)中,加强型材(5)的最大型材高度(H5)大于外面板(3)的最大型材高度(H3),加强型材(5)的连接部分(15、15’)被支承在内壁(10)上,且外凸缘部分(9、9’)和内凸缘部分(12、12’)直接彼此抵靠并彼此固定,且加强型材(5)的连接部分(15、15’)至少在结构部件(2)的下区域(Pc)中固定在外凸缘部分(9、9’)与内凸缘部分(12、12’)之间。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德国;DE |
申请人: |
穆尔和本德公司 |
发明人: |
J·沃尔克;M·斯坦;H·斯蒂芬斯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7-09-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80059304.7 |
公开号: |
CN109789897A |
代理机构: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江漪 |
分类号: |
B62D25/04(2006.01);B;B62;B62D;B62D25 |
申请人地址: |
德国阿滕多恩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车体的结构部件、特别是B柱,所述结构部件包括: 外面板(3),所述外面板具有外壁(7)、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8、8’)和从所述侧壁侧向突出的两个外凸缘部分(9、9’); 内面板(4),所述内面板具有内壁(10)、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11、11’)和从所述侧壁侧向突出的两个内凸缘部分(12、12’); 加强型材(5),所述加强型材具有型材基部(13)、彼此相对的两个型材壁(14、14’)以及与所述型材壁连接的两个连接部分(15、15’); 其中,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上部段(Pa)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最大型材高度(H5)大于所述外面板(3)的最大型材高度(H3),且所述加强型材(5)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被支承在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上,且所述外凸缘部分(9、9’)和所述内凸缘部分(12、12’)直接彼此抵靠并彼此固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型材(5)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下部段(Pc)中固定在所述外面板(3)的所述外凸缘部分(9、9’)与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凸缘部分(12、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部件(2)的头部部段(Pk)中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特别地以材料锁定方式固定至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所述头部部段构造成连接至所述机动车辆的车顶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部件(2)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最大型材高度(H5)大于所述外面板(3)的最大型材高度(H3)的所述上部段(Pa)至少是所述结构部件的总长度(L2)的0.3倍,特别地至少是所述结构部件的总长度(L2)的0.4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所述上部段(Pa)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最大型材高度(H5)大于所述外壁(7)与所述内壁(10)之间的最小距离(H6)的0.9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上部段(Pa)中,所述连接部分(15、15’)平坦地支承抵靠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的所述上部段(Pa)的部分区域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特别是以材料锁定方式固定至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所述上部段(Pa)的部分区域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以非固定方式支承在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连接部分支承抵靠所述内壁(10)的部段中,所述连接部分(15、15’)的宽度(B15)小于20mm,特别地小于16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型材(5)的至少一个侧壁(14、14’)与垂直于所述型材基部(13)的平面(E1)封围一角度(α14),在穿过所述B柱(2)的至少一个截面中,所述角度小于5°,特别地小于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的所述上部段(Pa)的截面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各所述型材壁(14、14’)之间的平均宽度大于所述内面板(4)的各所述侧壁(11、11’)之间的平均宽度的0.3倍和/或小于所述内面板(4)的各所述侧壁(11、11’)之间的平均宽度的0.7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的中部段(Pb)中具有两个侧向凹部(17、17’),所述两个侧向凹部相邻于内侧壁(11、11’)布置且平行于所述内侧壁延伸; 其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分(15、15’)被支承在所述侧向凹部(17、17’)的其中一个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型材(5)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至少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下部段(Pc)中特别地以材料锁定方式固定在所述外面板(3)的所述外凸缘部分(9、9’)与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凸缘部分(12、12’)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部件(2)中所述加强型材(5)的所述连接部分(15、15’)连接至所述外面板(3)的所述外凸缘部分(9、9’)和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凸缘部分(12、12’)的下部段(Pc)小于所述结构部件(2)的总长度(L2)的0.5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面板(4)和/或所述外面板(3)冷成形,且所述加强型材(5)热成形并被硬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面板(4)和所述加强型材(5)中的至少一者沿长度(L)具有可变厚度(D)。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部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所述上部段(Pa)中,所述外凸缘部分(9、9’)和所述内凸缘部分(12、12’)相对于在所述内壁(10)与所述外壁(7)之间延伸的中心平面朝向所述外面板(3)的所述外壁(7)的方向偏置;以及 在所述结构部件(2)的下部段(Pc)中,所述外面板(3)的所述外凸缘部分(9、9’)和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凸缘部分(12、12’)相对于所述中心平面沿朝向所述内面板(4)的所述内壁(10)的方向偏置。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