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下部车身结构,所述下部车身结构包括: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主梁相互连接而成的第一框架;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主梁相互连接而成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围;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一框架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梁,相邻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形成传递碰撞力的多个溃缩变形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部车身结构的底部设置“回”字形的梁架结构,并将动力电池布置于“回”字形的内环,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可以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逐步衰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动力电池。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建强;吴志佳;罗培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0-1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675523.6
公开号: CN208897182U
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清华
分类号: B62D25/20(2006.01);B;B62;B62D;B62D25
申请人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主权项: 1.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包括下部车身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包括: 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主梁相互连接而成的第一框架(110); 由若干纵横交错的主梁相互连接而成的第二框架(120),所述第二框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0)的外围; 动力电池全部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内,或者动力电池的主体部分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110)内、剩余部分布置于所述第二框架(120)与所述第一框架(110)之间,布置动力电池的区域为电池保护区; 所述第二框架(120)与所述第一框架(110)之间连接有若干支撑梁,相邻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主梁之间形成传递碰撞力的多个溃缩变形区; 所述电池保护区比所述溃缩变形区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区的钢材的屈服强度不低于600Mpa,所述溃缩变形区的钢材的屈服强度不低于300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还包括前地板(14)、后地板(15),所述第一框架(110)的主梁包括依次相连的中通道加强板(111)、左前纵梁(112)、后座椅下横梁(113)和右前纵梁(114),所述中通道加强板(111)横向连接于所述前地板(14)的下表面,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横向连接于所述后地板(15)前部的下表面,所述左前纵梁(112)和右前纵梁(114)纵向连接于所述中通道加强板(111)和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还包括前围板(16),所述第二框架(120)的主梁包括依次相连的前围板加强横梁(121)、前围板左外加强板(122)、左门槛加强板(123)、后地板左边梁(124)、后地板下横梁(125)、后地板右边梁(126)、右门槛加强板(127)和前围板右外加强板(128); 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横向连接于所述前围板(16)的中部,所述前围板左外加强板(122)和前围板右外加强板(128)分别横向连接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的两端; 所述后地板下横梁(125)横向连接于所述后地板(15)后部的下表面,所述后地板左边梁(124)纵向连接于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的后端,所述后地板右边梁(126)纵向连接于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的后端; 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和后地板左边梁(124),以及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和后地板右边梁(126)分别纵向连接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和所述后地板下横梁(1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梁(131)、第二支撑梁(132)、第三支撑梁(133)和第四支撑梁(134),所述第一支撑梁(131)横向连接于所述左前纵梁(112)前端与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前端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梁(132)横向连接于所述右前纵梁(114)前端与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前端之间,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与所述左前纵梁(112)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左门槛加强板(123)后端相连的所述第三支撑梁(133),所述后座椅下横梁(113)与所述右前纵梁(114)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所述右门槛加强板(127)后端相连的所述第四支撑梁(13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下部车身结构(100)上方的上部车身结构(200),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包括多个用于缓冲吸收碰撞能量的封闭环,每个所述封闭环由若干钢梁相互连接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还包括左A柱内板(211)、前围板上横梁(212)、右A柱内板(213),所述左A柱内板(211)、前围板上横梁(212)、右A柱内板(213)以及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21)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环(2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还包括左B柱内板(221)、顶盖中横梁(222)、右B柱内板(223)和前座椅横梁(224),所述左B柱内板(221)、顶盖中横梁(222)、右B柱内板(223)和前座椅横梁(224)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环(2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还包括左后侧围竖向加强板(231)、顶盖后横梁(232)、右后侧围竖向加强板(233)和后地板上横梁(234),所述左后侧围竖向加强板(231)、顶盖后横梁(232)、右后侧围竖向加强板(233)和后地板上横梁(234)依次连接形成第三封闭环(23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还包括顶盖左边梁内板(241)、左后侧围纵向加强板(251),所述左A柱内板(211)、顶盖左边梁内板(241)、左B柱内板(221)以及左门槛加强板(123)依次连接形成第四封闭环(240),所述左B柱内板(221)、左后侧围纵向加强板(251)、左后侧围竖向加强板(231)以及后地板左边梁(124)依次连接形成第五封闭环(2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车身结构(200)还包括顶盖右边梁内板(261)、右后侧围纵向加强板(271),所述右A柱内板(213)、顶盖右边梁内板(261)、右B柱内板(223)以及右门槛加强板(127)依次连接形成第六封闭环(260),所述右B柱内板(223)、右后侧围纵向加强板(271)、右后侧围竖向加强板(233)以及后地板右边梁(126)依次连接形成第七封闭环(270)。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