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仿生可折叠式双翼扑动机构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可折叠式双翼扑动机构,具体利用单个电机的正反转驱动齿轮组实现双翼的折叠、展开和扑动,并且能实现前后翼在不同振幅以及不同相位下的扑动效果,模仿昆虫两对翅的生物学特征,以提高其飞行气动性能。该机构主要应用提升微小型扑翼机的复杂环境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搜救、测绘、侦察、近身反恐、集群攻击与干扰等作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陕西;61 |
申请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卢慧甍;郭伟强;刘腾飞;杨珂;苗瑞敏;张玉丹;施建宇;尚晓娅;仓怀兴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0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256495.7 |
公开号: |
CN109808881A |
代理机构: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华金 |
分类号: |
B64C33/02(2006.01);B;B64;B64C;B64C33 |
申请人地址: |
710072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
主权项: |
1.一种仿生可折叠式双翼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1)、扑翼机构、折叠机构、传动机构和电机(2),所述的扑翼机构包括一对前翼组件和一对后翼组件,它们分别对称安装在主架(1)的两侧,所述的折叠机构包括一对前拉杆(21)和一对后拉杆(22),它们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扑翼机构两侧的前从动杆(8)和后从动杆(19)上,另一端连接到安装在主架(1)上的螺旋齿条(24)上,通过螺旋齿条(24)的前后运动实现双翼的展开和折叠,所述传动机构的组件分别安装在主架(1)上,通过传动机构能够分别实现双翼的折叠和扑动,所述的电机(2)固定在主架上的电机固定架(40)上,用于驱动传动机构。 所述扑翼机构包括一对前翼组件和一对后翼组件;前翼组件包括前翼面(4)、第一曲柄(5)、前主动杆(7)和前从动杆(8),其中前主动杆一端与主架前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销(6)与前从动杆转动连接;第一曲柄(5)两端为圆环,一端与曲轴(15)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销(6)与前主动杆形成转动连接;后翼组件包括后翼面(17)、第二曲柄(42)、后主动杆(18)和后从动杆(19),后主动杆一端与主架(1)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销(6)与后从动杆(19)转动连接;第二曲柄(42)两端为圆环,一端与曲轴(15)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销(6)与后主动杆(18)形成转动连接; 折叠机构包括前拉杆(21)、后拉杆(22)、扭簧(23)、螺旋齿条(24)、第一连接件(25)和第二连接件(26);扭簧(23)安装在前主动杆(7)和前从动杆(8)的连接销(6)上,扭簧两臂分别安装到前主动杆和前从动杆的内孔内;第一连接件(25)对称安装在主架(1)两侧的前从动杆(8)和后从动杆(19)上,第二连接件(26)分别安装在螺旋齿条(24)的两端;螺旋齿条通过两侧边刚好卡在上支架后槽(32)的两侧槽里,从而实现螺旋齿条在上支架后槽里前后移动,所述前拉杆(21)的两端为球形连接头,一端连接到前从动杆(8)上的第一连接件的球头上,另一端连接到螺旋齿条前端第二连接件上的一个球头上,从而使前拉杆能够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形成360度转动连接,所述后拉杆(22)的两端同样为球形连接头,一端连接到后从动杆(19)上的第一连接件的球头上,另一端连接到螺旋齿条后端第二连接件上的一个球头上,从而使后拉杆(22)能够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形成360度转动连接,所述的前拉杆和后拉杆对称安装主架(1)的两侧; 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33)、扑翼齿轮(34)、折叠齿轮(35)、曲轴(15)、传动轴(36)、螺旋齿轮(37)和单向轴承;主动齿轮固定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扑翼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单向轴承一(38)固结在扑翼齿轮的中心孔上;扑翼齿轮通过穿过单向轴承一的曲轴(15)安装在主架(1)上;折叠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单向轴承二(39)固结在螺旋齿轮的中心孔上;传动轴一端固定在折叠齿轮的中心孔上,另一端连接到螺旋齿轮的单向轴承二上,从而把折叠齿轮和螺旋齿轮安装在主架上;螺旋齿轮与主架上的螺旋齿条(24)啮合,电机(2)通过电源和控制系统控制传动机构实现折叠和扑翼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可折叠式双翼扑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通过上支架(3)安装扑翼机构,通过上支架后槽(32)安装驱动折叠的螺旋齿条(24),通过下支架(41)安装电机(2)和传动机构,所述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固结为一体;所述扑翼机构的完全展开指的是用于粘结前翼面(4)前侧的前主动杆(7)和前从动杆(8)以及用于粘结后翼面(17)前侧的后主动杆(18)和后从动杆(19)分别与主架的上支架(3)轴线相互垂直。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