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包括底板、顶板与侧墙;底板包括下沉段、爬升段和水平通道段,下沉段位于最大冲刷深度标高线以下、并在下沉段与地面之间设有可形成封闭结构的挡墙;在挡墙和下沉段之间设置支撑面。本发明将出入口结构的底板接近地面部分的下沉段设置于最大冲刷深度标高线以下,并在下沉段和地面之间设置可形成封闭结构的挡墙,有效解决了出入口结构在洪水工况下的防冲刷问题,避免了常规出入口结构在最大冲刷深度下底板下部土体被水流冲刷造成底板结构脱空、悬臂的情况,确保了出入口结构的安全,可应用于行洪区或者泄洪河道周边地下车站的建造。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天津;12 |
申请人: |
牛斌 |
发明人: |
牛斌;王琦;张彦;周志龙;韩聪聪;高世权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0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33918.6 |
公开号: |
CN109853621A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敏华 |
分类号: |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195号增3号 |
主权项: |
1.一种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侧墙;所述底板包括接近地面位置处的下沉段、爬升段和水平通道段,所述下沉段位于最大冲刷深度标高线以下、并在所述下沉段与地面之间设有可形成封闭结构的挡墙; 在所述挡墙和所述下沉段之间设置与所述底板的爬升段平滑相接的支撑面,用于与所述爬升段共同支撑上部的楼梯和扶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通过设置在所述挡墙和所述下沉段之间的支撑结构支撑,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水平支撑以及竖向支撑,所述水平支撑以及竖向支撑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回填配重,用于出入口抗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入口地面厅,所述出入口地面厅的人员通行一侧为通行口,其余周侧设置有防淹挡墙,与所述通行口相邻的防淹挡墙上预设有用于安装防淹挡板的防淹闸槽,所述防淹挡板用于在防洪时临时封闭所述通行口,所述防淹挡墙和所述防淹挡板的顶部高于100年一遇洪水水位标高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入口结构的水平通道段与地下车站的连接处设置人防门,所述人防门兼防淹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的水平通道段设有用于收集进入所述出入口结构内的积水的集水坑和用于排出积水的排水设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排水孔,用于将所述支撑结构的空腔内的水引入所述集水坑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板和侧墙形成的通道结构外侧还设有围护桩,所述围护桩的桩顶设置桩顶冠梁,所述围护桩的桩顶与所述顶板的水平段之间的间距为0.5-1.5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冠梁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回填微膨胀混凝土,用于形成抗浮压顶结构。 9.一种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土钉墙或自然放坡形式开挖基坑至出入口结构的顶板标高以上0.5-1.5m,在放坡基坑底打设出入口围护结构的围护桩,在桩顶设置桩顶冠梁; 续挖基坑至所述桩顶冠梁下方0.3-0.8m,在所述桩顶冠梁处架设钢支撑; 分段续挖基坑至出入口结构的底板标高,然后按照常规工艺依次从下向上施工下垫层、防水层、底板、侧墙以及顶板;所述底板包括下沉段、爬升段和水平通道段,其中,所述下沉段位于最大冲刷深度标高线以下; 在所述下沉段砌筑挡墙、并与地面和所述下沉段形成封闭结构,在所述下沉段构筑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与所述底板的爬升段平滑相接的支撑面; 在所述顶板与所述桩顶冠梁之间回填微膨胀混凝土; 拆除钢支撑,回填覆土至地面标高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车站出入口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填覆土至地面标高线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安装人防门、施作扶梯以及出入口地面厅。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