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专利名称: 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及汽车
摘要: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包括前纵梁总成,前纵梁总成包括分别用铝材挤出成型的前段纵梁和铸造成型的后段纵梁,前段纵梁的一端连接于后段纵梁。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减重效果明显,提高了连接精度以及结构强度,同时降低了模夹检具数量和成本。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鑫;林佳武;陈东;李永祥;耿富荣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12-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11387505.8
公开号: CN109941350A
代理机构: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光仟
分类号: B62D25/08(2006.01);B;B62;B62D;B62D25
申请人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主权项: 1.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总成(10),所述前纵梁总成(10)包括分别用铝材挤出成型的前段纵梁(12)和铸造成型的后段纵梁(13),所述前段纵梁(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段纵梁(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纵梁(12)包括第一纵梁侧板(122)、第二纵梁侧板(123)、第三纵梁侧板(124)、第四纵梁侧板(125)和多块加强板(126),所述第一纵梁侧板(122)与所述第二纵梁侧板(123)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纵梁侧板(124)与所述第四纵梁侧板(125)相对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侧板(122)与所述第二纵梁侧板(123)之间,各所述加强板(126)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加强板(126)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纵梁侧板(122)和所述第二纵梁侧板(1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纵梁(12)上设有第一翻边(127),所述第一翻边(127)沿着所述前段纵梁(1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后段纵梁(13)上设有第二翻边(137),所述前纵梁总成(10)还包括纵梁上盖板(15),所述纵梁上盖板(15)设置在所述前段纵梁(12)和所述后段纵梁(13)上,所述纵梁上盖板(15)连接于所述第一翻边(127)和所述第二翻边(137)。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总成(10)还包括防撞梁安装板(14),所述防撞梁安装板(14)设置于所述前段纵梁(12)的端部,所述防撞梁安装板(14)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侧板(122)、第二纵梁侧板(123)、第三纵梁侧板(124)和第四纵梁侧板(125)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纵梁(13)包括底板(131)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131)上的第一侧围板(132)、第二侧围板(133)、第三侧围板(134)、第四侧围板(135)和加强结构(136),所述第一侧围板(132)、第二侧围板(133)、第三侧围板(134)和第四侧围板(135)之间形成容置腔(101),所述加强结构(136)连接在所述容置腔(101)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围板(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围板(133)的一端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连接口(102),所述前段纵梁(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口(10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136)分别包括多块第一加强筋板(136a)、第二加强筋板(136b)和第三加强筋板(136c),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6a)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6a)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侧围板(135),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136b)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136b)与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136a)交叉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筋板(136b)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围板(132)和所述第二侧围板(133),各所述第三加强筋板(136c)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第三加强筋板(136c)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侧围板(134)。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围板(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围板(134)的一端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二连接口(103),所述车身前部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机舱横梁(20),所述第一机舱横梁(20)沿着车身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机舱横梁(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口(103)。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围板(135)包括固定板(135a)、第一弯折板(135b)和第二弯折板(135c),所述固定板(135a)分别与所述底板(131)、第一侧围板(132)和第三侧围板(134)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135b)与所述第二弯折板(135c)相对设置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35a),所述固定板(135a)、第一弯折板(135b)和第二弯折板(135c)之间形成第三连接口(104),所述车身前部框架结构还包括车门柱(40)和地板门槛梁(50),所述车门柱(40)沿着车身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车门柱(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口(104),所述地板门槛梁(50)沿着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地板门槛梁(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口(104),且所述地板门槛梁(50)的端部连接于所述车门柱(40)。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