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相关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本装置设置有移动装置能够移动,本装置移动装置能够制动,本装置移动装置能够调节高度,本装置能够升降,本装置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本装置能够利用风能发电,本装置风力发电在不用时可以收回至箱体,本装置充电桩能够调节高度,所述的充电桩与风力发电装置相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与风力发电装置相连接,升降装置与风力发电装置相连接,蓄电池A与风力发电装置相连接,移动装置与升降装置相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与蓄电池A相连接。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寇宇 |
发明人: |
寇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1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2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09121.7 |
公开号: |
CN109941143A |
分类号: |
B60L53/31(2019.01);B;B60;B60L;B60L53 |
申请人地址: |
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淮阴师范学院 |
主权项: |
1.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1)、风力发电装置(2)、太阳能发电装置(3)、移动装置(4)、升降装置(5)、蓄电池A(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桩(1)的上端设置有阶梯槽A(1-1)、充电箱(1-2)、带动螺杆(1-3)、动力提供电机A(1-4)、传动锥齿轮A(1-5)、挡板(1-6)、充电桩本体(1-7)、升降螺纹孔(1-8)、充电口(1-9),阶梯槽A(1-1)设置在充电箱(1-2)上,带动螺杆(1-3)通过阶梯槽A(1-1)与充电箱(1-2)相连接,带动螺杆(1-3)与传动锥齿轮A(1-5)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A(1-4)通过上端设置的锥齿轮与传动锥齿轮A(1-5)相啮合,挡板(1-6)与充电箱(1-2)固定连接,升降螺纹孔(1-8)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7)上,带动螺杆(1-3)通过升降螺纹孔(1-8)与充电桩本体(1-7)相连接,充电口(1-9)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7)上; 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2)的上端设置有装置外箱体(2-1)、风力发电机构(2-2),装置外箱体(2-1)与风力发电机构(2-2)固定连接; 所述的装置外箱体(2-1)的上端设置有装置外箱体本体(2-1-1)、电机保护箱(2-1-2)、动力提供电机B(2-1-3)、传动带轮A(2-1-4)、传动带A(2-1-5)、传动带轮B(2-1-6)、带动齿轮(2-1-7)、齿板(2-1-8)、齿板限制套(2-1-9)、凹槽(2-1-10),凹槽(2-1-10)设置在装置外箱体本体(2-1-1)上,装置外箱体本体(2-1-1)与电机保护箱(2-1-2)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B(2-1-3)与装置外箱体本体(2-1-1)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B(2-1-3)与传动带轮A(2-1-4)相连接,传动带轮A(2-1-4)与传动带A(2-1-5)相连接,传动带A(2-1-5)与传动带轮B(2-1-6)相连接,传动带轮B(2-1-6)与带动齿轮(2-1-7)固定连接,带动齿轮(2-1-7)与装置外箱体本体(2-1-1)活动连接,带动齿轮(2-1-7)与齿板(2-1-8)相啮合,齿板(2-1-8)通过凹槽(2-1-10)与装置外箱体本体(2-1-1)相连接,齿板限制套(2-1-9)与装置外箱体本体(2-1-1)固定连接,齿板限制套(2-1-9)与齿板(2-1-8)相接触; 所述的风力发电机构(2-2)的上端设置有升降带动装置(2-2-1)、装置内箱体(2-2-2)、发电装置本体(2-2-3),升降带动装置(2-2-1)与装置内箱体(2-2-2)固定连接,发电装置本体(2-2-3)与升降带动装置(2-2-1)固定连接,发电装置本体(2-2-3)与装置内箱体(2-2-2)相连接; 所述的升降带动装置(2-2-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防护箱(2-2-1-1)、动力提供电机C(2-2-1-2)、双向螺纹螺杆(2-2-1-3)、连杆机构推动板(2-2-1-4)、连杆机构(2-2-1-5),电机防护箱(2-2-1-1)与动力提供电机C(2-2-1-2)固定连接,动力提供电机C(2-2-1-2)与双向螺纹螺杆(2-2-1-3)相连接,双向螺纹螺杆(2-2-1-3)与连杆机构推动板(2-2-1-4)相连接,连杆机构推动板(2-2-1-4)与连杆机构(2-2-1-5)相接触; 所述的装置内箱体(2-2-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槽(2-2-2-1)、阶梯槽B(2-2-2-2)、内箱体本体(2-2-2-3),固定槽(2-2-2-1)设置在内箱体本体(2-2-2-3)上,阶梯槽B(2-2-2-2)设置在内箱体本体(2-2-2-3)上; 所述的发电装置本体(2-2-3)的上端设置有盖门(2-2-3-1)、盖门推动杆(2-2-3-2)、滑动杆(2-2-3-3)、风力发电机构本体(2-2-3-4),盖门(2-2-3-1)与盖门推动杆(2-2-3-2)相连接,盖门推动杆(2-2-3-2)与滑动杆(2-2-3-3)相连接,滑动杆(2-2-3-3)与风力发电机构本体(2-2-3-4)固定连接; 所述的盖门(2-2-3-1)的上端设置有阶梯槽C(2-2-3-1-1)、盖门本体(2-2-3-1-2)、推动弹簧(2-2-3-1-3)、滑动块(2-2-3-1-4),阶梯槽C(2-2-3-1-1)设置在盖门本体(2-2-3-1-2)上,推动弹簧(2-2-3-1-3)通过阶梯槽C(2-2-3-1-1)与盖门本体(2-2-3-1-2)相连接,推动弹簧(2-2-3-1-3)另一端与滑动块(2-2-3-1-4)固定连接; 所述的风力发电机构本体(2-2-3-4)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壳体(2-2-3-4-1)、发电机(2-2-3-4-2)、传动带轮C(2-2-3-4-3)、传动带B(2-2-3-4-4)、传动带轮D(2-2-3-4-5)、带轮固定杆(2-2-3-4-6)、风扇(2-2-3-4-7)、风扇固定架(2-2-3-4-8)、蓄电池B(2-2-3-4-9),固定壳体(2-2-3-4-1)与发电机(2-2-3-4-2)固定连接,发电机(2-2-3-4-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B(2-2-3-4-9)相连接,发电机(2-2-3-4-2)与传动带轮C(2-2-3-4-3)相连接,传动带轮C(2-2-3-4-3)与传动带B(2-2-3-4-4)相连接,传动带B(2-2-3-4-4)与传动带轮D(2-2-3-4-5)相连接,传动带轮D(2-2-3-4-5)与带轮固定杆(2-2-3-4-6)固定连接,带轮固定杆(2-2-3-4-6)与风扇(2-2-3-4-7)固定连接,带轮固定杆(2-2-3-4-6)与风扇固定架(2-2-3-4-8)活动连接,风扇固定架(2-2-3-4-8)与固定壳体(2-2-3-4-1)固定连接; 所述的太阳能发电装置(3)的上端设置有阶梯槽D(3-1)、装置固定板(3-2)、高度调节装置(3-3)、角度调节装置(3-4)、太阳能板本体(3-5),阶梯槽D(3-1)设置在装置固定板(3-2)上,装置固定板(3-2)与高度调节装置(3-3)相连接,装置固定板(3-2)与角度调节装置(3-4)相连接,太高度调节装置(3-3)与太阳能板本体(3-5)相连接,角度调节装置(3-4)与太阳能板本体(3-5)相连接; 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3-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块(3-3-1)、高度调节固定套(3-3-2)、固定机构(3-3-3)、卡槽(3-3-4)、高度调节带动杆(3-3-5),连接块(3-3-1)与高度调节固定套(3-3-2)固定连接,高度调节固定套(3-3-2)与固定机构(3-3-3)相连接,卡槽(3-3-4)设置在高度调节带动杆(3-3-5)上,固定机构(3-3-3)通过卡槽(3-3-4)与高度调节带动杆(3-3-5)相连接; 所述的高度调节固定套(3-3-2)的上端设置有阶梯槽E(3-3-2-1)、长槽(3-3-2-2)、固定套本体(3-3-2-3),阶梯槽E(3-3-2-1)设置在固定套本体(3-3-2-3)上,长槽(3-3-2-2)设置在固定套本体(3-3-2-3)上; 所述的固定机构(3-3-3)的上端设置有推动块(3-3-3-1)、弹簧固定板(3-3-3-2)、复位弹簧(3-3-3-3)、卡板(3-3-3-4)、限位块(3-3-3-5),推动块(3-3-3-1)与弹簧固定板(3-3-3-2)固定连接,弹簧固定板(3-3-3-2)与复位弹簧(3-3-3-3)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3-3-3)另一端与高度调节固定套(3-3-2)固定连接,弹簧固定板(3-3-3-2)与卡板(3-3-3-4)固定连接,卡板(3-3-3-4)与限位块(3-3-3-5)固定连接; 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3-4)的上端设置有轴承(3-4-1)、螺纹套(3-4-2)、控制杆(3-4-3)、高度调节螺杆(3-4-4),轴承(3-4-1)与螺纹套(3-4-2)过盈配合,螺纹套(3-4-2)与控制杆(3-4-3)固定连接,螺纹套(3-4-2)与高度调节螺杆(3-4-4)相连接; 所述的移动装置(4)的上端设置有移动装置固定板(4-1)、弹簧推动板(4-2)、调节螺钉(4-3)、减震套(4-4)、减震弹簧(4-5)、高度调节螺钉(4-6)、螺钉限位块(4-7)、轮子固定板(4-8)、制动螺钉(4-9)、轮子固定架(4-10)、制动板(4-11)、轮子固定杆(4-12)、移动轮子(4-13),移动装置固定板(4-1)与弹簧推动板(4-2)固定连接,弹簧推动板(4-2)与调节螺钉(4-3)相接触,调节螺钉(4-3)与减震套(4-4)相连接,减震弹簧(4-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弹簧推动板(4-2)与减震套(4-4)上,高度调节螺钉(4-6)与螺钉限位块(4-7)固定连接,减震套(4-4)通过上端设置的螺纹孔与高度调节螺钉(4-6)相连接,轮子固定板(4-8)通过上端设置的光孔与螺钉限位块(4-7)活动连接,轮子固定板(4-8)与轮子固定架(4-10)固定连接,制动螺钉(4-9)与轮子固定架(4-10)相连接,制动螺钉(4-9)与制动板(4-11)固定连接,轮子固定杆(4-12)与轮子固定架(4-10)固定连接,轮子固定杆(4-12)与移动轮子(4-13)活动连接; 所述的升降装置(5)的上端设置有动力提供电机F(5-1)、传动带轮E(5-2)、传动带C(5-3)、升降控制装置固定板(5-4)、升降控制装置(5-5)、卡杆(5-6)、固定架(5-7)、升降带动架(5-8)、卡柱(5-9),动力提供电机F(5-1)与传动带轮E(5-2)相连接,传动带轮E(5-2)与传动带C(5-3)相连接,传动带C(5-3)与、升降控制装置(5-5)相连接,升降控制装置固定板(5-4)与升降控制装置(5-5)活动连接,升降控制装置(5-5)与卡杆(5-6)相接触,卡杆(5-6)与固定架(5-7)活动连接,升降带动架(5-8)通过上端设置的O型槽与固定架(5-7)滑动连接,卡柱(5-9)与固定架(5-7)固定连接; 所述的升降控制装置(5-5)的上端设置有传动带轮F(5-5-1)、拨动杆A(5-5-2)、阶梯轴(5-5-3)、拨动杆B(5-5-4),传动带轮F(5-5-1)与阶梯轴(5-5-3)固定连接,拨动杆A(5-5-2)与阶梯轴(5-5-3)固定连接,拨动杆B(5-5-4)与阶梯轴(5-5-3)固定连接; 所述的充电桩(1)与风力发电装置(2)相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3)与风力发电装置(2)相连接,升降装置(5)与风力发电装置(2)相连接,蓄电池A(6)与风力发电装置(2)相连接,移动装置(4)与升降装置(5)相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3)与蓄电池A(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机构推动板(2-2-1-4)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双向螺纹螺杆(2-2-1-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扇固定架(2-2-3-4-8)的上端设置有槽,且通过槽与带轮固定杆(2-2-3-4-6)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带动杆(3-3-5)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卡槽(3-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板本体(3-5)有两块,且相互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套(4-4)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调节螺钉(4-3)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子固定架(4-10)上端设置有螺纹孔,且通过螺纹孔与制动螺钉(4-9)相连接。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