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侧车身加强结构
专利名称: 侧车身加强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车身加强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侧梁,所述至少两个侧梁分别连接至中地板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并且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具有管形状,所述管形状具有在其中的内部空间;座椅横梁,其具有连接至所述中地板的底侧,并且具有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相对端,使得所述座椅横梁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横跨所述中地板;以及中隔板,其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朝向所述中地板间隔开,其中,所述中隔板具有凸起的“U”形状,同时由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支撑。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韩国;KR
申请人: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崔星恩;朴建镐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1-0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0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317687.6
公开号: CN109969268A
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程伟;赵占元
分类号: B62D25/20(2006.01);B;B62;B62D;B62D25
申请人地址: 韩国首尔
主权项: 1.一种侧车身加强结构,包括: 至少两个侧梁,所述至少两个侧梁分别连接至中地板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并且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具有管形状,所述管形状具有在其中的内部空间; 座椅横梁,其具有连接至所述中地板的底侧,并且具有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连接至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相对端,使得所述座椅横梁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横跨所述中地板;以及 中隔板,其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朝向所述中地板间隔开,其中,所述中隔板具有凸起的“U”形状,同时由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座椅横梁设置为多个,并且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外侧隔板,其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朝向所述中地板间隔开,并且相对于所述中隔板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部的外侧板间隔开,其中,所述外侧隔板将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上侧板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下侧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外侧隔板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前端延伸至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外侧隔板包括: 一对第一接触部分,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分接触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上侧板的底侧和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下侧板的顶侧; 一对第一竖直延伸部分,所述一对第一竖直延伸部分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分弯曲,并且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 一对第一水平延伸部分,所述一对第一水平延伸部分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一竖直延伸部分弯曲,并且朝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延伸;以及 第一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一对第一水平延伸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中隔板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前端延伸至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中隔板包括: 一对第二接触部分,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分接触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 一对第二水平延伸部分,所述一对第二水平延伸部分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分弯曲,并且朝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延伸;以及 第二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一对第二水平延伸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第二水平延伸部分的每一个延伸超过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宽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一对第二水平延伸部分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倾斜地延伸,以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逐渐接近彼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中隔板的“U”形状凸起超过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宽度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泡沫填充到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与所述外侧隔板之间的空间中。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泡沫填充到通过由所述外侧隔板和所述中隔板划分所述内部空间而分隔出的三个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泡沫分别填充到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与所述外侧隔板之间的空间和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与所述中隔板之间的空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外侧隔板包括具有“U”形状的部分,所述“U”形状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凸起。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具有第一载荷吸收截面,所述第一载荷吸收截面用于在侧车身的碰撞期间首先吸收载荷, 其中,所述第一载荷吸收截面是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上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到所述外侧隔板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具有第二载荷吸收截面,所述第二载荷吸收截面用于在侧车身的碰撞期间对经由所述第一载荷吸收截面传递的载荷进行二次吸收, 其中,所述第二载荷吸收截面是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上从所述中隔板到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中地板和所述座椅横梁在侧车身的碰撞期间对经由所述第二载荷吸收截面传递的载荷进行三次吸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内侧隔板,其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间隔开,并且将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上侧板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下侧板连接, 其中,泡沫填充到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与所述内侧隔板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所述中隔板通过经由内侧隔板支撑而被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支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内侧隔板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前端延伸至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后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内侧隔板包括: 一对第三接触部分,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分分别接触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上侧板的底侧和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下侧板的顶侧; 一对第三竖直延伸部分,所述一对第三竖直延伸部分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分弯曲,并且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 一对第三水平延伸部分,所述一对第三水平延伸部分分别从所述一对第三竖直延伸部分弯曲,并且朝向车身的宽度方向上的外部延伸;以及 第三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一对第三水平延伸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外侧隔板,其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间隔开,并且,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相对于所述中隔板朝向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间隔开,其中,所述外侧隔板将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上侧板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下侧板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经由所述外侧隔板、所述中隔板以及所述内侧隔板分隔所述内部空间而划分出四个空间,泡沫也填充到所述四个空间中的在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外侧板与所述外侧隔板之间的空间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泡沫填充到至少两个空间中,所述至少两个空间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两个侧梁的每一个的内侧板与所述内侧隔板之间的空间,该空间为经由所述外侧隔板、所述中隔板以及所述内侧隔板分隔所述内部空间而划分的四个空间之一。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座椅横梁具有向上凸起的“U”形状的截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泡沫填充到由所述座椅横梁和所述中地板围绕的空间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进一步包括:加强部分,其布置在所述座椅横梁与中地板之间, 其中,所述加强部分具有与所述座椅横梁的底侧连接并且连接至所述中地板的底侧,并且所述加强部分具有向上凸起的“U”形状的截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泡沫填充到由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座椅横梁围住的空间或者由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中地板围住的空间的至少一个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加强部分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从所述座椅横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座椅横梁的另一端。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加强部分相对于所述座椅横梁间隔开,并且泡沫填充至由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座椅横梁围住的空间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侧车身加强结构,其中,所述加强部分具有接触所述座椅横梁的顶侧,并且泡沫填充至由所述加强部分和所述中地板围住的空间中。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