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港口,自2001年建成以来,一直深受外航道严重淤积的困扰。随着“2007年跨入亿吨大港”目标的提出及朔黄铁路复线的加紧建设,如何维持外航道的正常通航水深的问题显得更为紧迫。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科研院所、工程施工单位、大学院校等一直在进行黄骅港海域泥沙淤积规律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实测资料。本文在黄骅港海区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黄骅港海岸性质及泥沙的基本水力特性和运动特性,分析了外航道骤淤形成的基本原因,得到了如下结论:
黄骅港海岸应定名为粉砂质海岸或粉砂质淤泥海岸,是旧黄河河口遭废弃后经长时间的侵蚀后退及破坏逐渐形成的;黄骅港外航道骤淤主要由大风浪所造成,“波浪掀沙、潮流输沙”是本海区的淤积特征;航道淤积的主要泥沙来源为黄骅港两侧浅滩泥沙在波浪(主要是大风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起动、运移和沉积所致;黄骅港海域的泥沙大部分以近底层搬运为主,“底部高含沙水体”是从含沙量角度解释一次大风后外航道形成几百万方淤积量的合理途径。
在分析骤淤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黄骅港淤积计算模式和整治工程的原则,并运用算例说明了整治工程的减淤效益,为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根据黄骅港延堤工程建设后的现场观测结果,整治工程已经起到了减轻淤积的作用,表明本文的分析与计算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