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及轮胎
专利名称: 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及轮胎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及轮胎,该胎唇结构包括钢圈、三角胶、胎体层、钢丝子口层、第一尼龙子口层及第二尼龙子口层,三角胶设置在钢圈上;在轮胎外侧,胎体层具有第一反包端,钢丝子口层具有第二反包端,第二反包端位于第一反包端的下方;第一尼龙子口层具有第三反包端,第三反包端位于第一反包端的上方;第二尼龙子口层具有第四反包端,第四反包端位于第三反包端的上方;使得胎体层反包部位的应力过渡更为均匀,降低胎体层反包端点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轮胎的胎唇耐久性;进而提高轮胎性能和使用寿命。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福建;35
申请人: 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洪亮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1-1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1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887834.9
公开号: CN209126451U
代理机构: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尤怀成
分类号: B60C15/00(2006.01);B;B60;B60C;B60C15
申请人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西园路15号
主权项: 1.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圈; 三角胶,所述三角胶设置在所述钢圈上; 胎体层,所述胎体层由轮胎内侧至轮胎外侧从所述钢圈底部绕过并向上翻卷包覆于所述三角胶的外表面形成第一反包端; 钢丝子口层,所述钢丝子口层由轮胎内侧至轮胎外侧从所述胎体层底部绕过并向上翻卷包覆于所述胎体层的外侧形成第二反包端,所述第二反包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包端的下方; 第一尼龙子口层,所述第一尼龙子口层由轮胎内侧至轮胎外侧从所述钢丝子口层底部绕过并向上翻卷包覆于所述钢丝子口层的外侧形成第三反包端,所述第三反包端位于所述第一反包端的上方; 第二尼龙子口层,所述第二尼龙子口层由轮胎内侧至轮胎外侧从所述第一尼龙子口层底部绕过并向上翻卷包覆于所述第一尼龙子口层的外侧形成第四反包端,所述第四反包端位于所述第三反包端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包端的高度较所述第二反包端的高度高8 mm ~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包端的高度较所述第二反包端的高度高10mm ~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反包端的高度较所述第三反包端的高度高5 mm ~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包端距所述轮胎外侧的胎体层的垂直距离为3 mm ~9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包端距所述轮胎内侧的胎体层的垂直距离为8 mm ~1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衬层复合件及胎侧耐磨胶;所述内衬层复合件包覆所述轮胎内侧的胎体层、钢丝子口层、第一尼龙子口层和第二尼龙子口层;所述胎侧耐磨胶包覆所述第二尼龙子口层的外表面,且与所述内衬层复合件衔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子口层的宽度为80mm~120mm;厚度为1.4mm~2.0mm。 9.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唇结构。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