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车厢侧板
专利名称: 一种车厢侧板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侧板,包括:板状主体,设置在所述板状主体上的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侧板、第二结构侧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相连接的结构连接板;所述第一结构侧板、所述第二结构侧板和所述结构连接板构成凹槽状结构,且所述凹槽状结构的开口宽度满足50mm≤L1≤500mm;所述第一结构侧板、所述第二结构侧板和所述结构连接板的厚度相同,且满足1mm≤d≤12mm;所述第一结构侧板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相对且相互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结构侧板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之间的夹角满足40°≤α≤140°。通过将加强筋结构和板状主体一体成型,通过加强筋结构充分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厢侧板的抗弯能力。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南;41
申请人: 潘建锋
发明人: 潘建锋;张林;徐志宁;陈向东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7-2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2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193571.1
公开号: CN209159526U
代理机构: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陆鑫;延慧
分类号: B60P1/28(2006.01);B;B60;B60P;B60P1
申请人地址: 472100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世纪大道北段
主权项: 1.一种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主体(1),设置在所述板状主体(1)上的加强筋结构(2),所述加强筋结构(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第一结构侧板(21)、第二结构侧板(2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相连接的结构连接板(23);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和所述结构连接板(23)构成凹槽状结构,且所述凹槽状结构的开口宽度满足50mm≤L1≤500mm;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和所述结构连接板(23)的厚度相同,且满足1mm≤d≤12mm;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相对且相互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之间的夹角满足40°≤α≤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分别与所述板状主体(1)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与所述板状主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一圆角(11),且所述第一圆角(11)的半径为10mm≤r1≤100mm; 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与所述板状主体(1)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圆角(12),且所述第二圆角(12)的半径为10mm≤r2≤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加强筋结构(2)之间的间隔距离D满足:100mm≤D≤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板(23)为弧形板,且其半径满足5mm≤R≤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板(23)为平面板,且其宽度满足H3≤2×(H1+H2),其中,H1为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的宽度,H2为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板(23)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相连接的位置通过第三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圆角的半径满足5mm≤r3≤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或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且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开口宽度满足L2<(H1+H2)/4。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板(2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且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开口宽度满足L3<H3/2。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和所述结构连接板(23)构成凹槽状结构,且所述凹槽状结构的开口宽度满足80mm≤L1≤250mm;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和所述结构连接板(23)的厚度相同,且满足2mm≤d≤10mm;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相对且相互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之间的夹角满足50°≤α≤120°。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和所述结构连接板(23)构成凹槽状结构,且所述凹槽状结构的开口宽度满足200mm≤L1≤450mm;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和所述结构连接板(23)的厚度相同,且满足2mm≤d≤10mm; 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相对且相互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之间的夹角满足50°≤α≤12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截面呈弧形、三角形、等腰梯形或矩形。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截面呈弧形、三角形、等腰梯形或矩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厢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连接板(23)分别与所述第一结构侧板(21)和所述第二结构侧板(22)相连接的位置通过第三圆角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圆角满足10mm≤r3≤70mm。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