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的使用方法 |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包括:将充电线呈螺旋状缠绕或释放的卷线外筒、拘限充电线在卷线外筒上沿螺旋轨迹分布的自动布线装置、将已经卷绕在卷线外筒上的充电线夹持固定的自动夹线装置;所述使用方法包括:步骤1,开始充电:步骤1.1,充电线的释放;步骤1.2,锥形插头保持低位;步骤1.3,自动夹线装置的解锁;步骤1.4,充电枪充电;步骤2,复位:步骤2.1,充电枪拔出;步骤2.2,充电线回缩;步骤2.3,锥形插头保持高位;步骤2.4,自动夹线装置锁止。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张宝华 |
发明人: |
张宝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22: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0: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332693.3 |
公开号: |
CN110980449A |
分类号: |
B65H75/44;B65H75/48;B60L53/31;B;B65;B60;B65H;B60L;B65H75;B60L53;B65H75/44;B65H75/48;B60L53/31 |
申请人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路口西寨社区佳旺超市 |
主权项: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充电桩(a)至少设有充电枪(c),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包括:: 将充电线(4)呈螺旋状缠绕或释放的卷线外筒(1)、拘限充电线(4)在卷线外筒(1)上沿螺旋轨迹分布的自动布线装置(2)、将已经卷绕在卷线外筒(1)上的充电线(4)夹持固定的自动夹线装置(3);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开始充电: 将充电线(4)从卷线外筒(1)内抽出足够的距离; 然后将充电枪(c)插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 步骤2,复位: 将充电枪(c)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拔出; 将充电线(4)再次收回到卷线外筒(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线自动收卷装置包括:将充电线(4)呈螺旋状缠绕或释放的卷线外筒(1)、拘限充电线(4)在卷线外筒(1)上沿螺旋轨迹分布的自动布线装置(2)、将已经卷绕在卷线外筒(1)上的充电线(4)夹持固定的自动夹线装置(3);; 所述卷线外筒(1)包括包括固定在充电桩壳体(a)内的固定下臂(11)、设在所述固定下臂(11)右端上方的固定纵臂(12)、设在所述固定纵臂(12)左侧的纳线圆筒(13)、设在所述充电桩壳体(a)上并与所述纳线圆筒(13)同心对齐的中置转轴(14)、可转动设置在纳线圆筒(13)和中置转轴(14)上的外筒本体(15)、设在所述外筒本体(15)外壁上的螺旋凹槽(16)、成型于外筒本体(15)右侧的主动齿轮(17),所述卷线外筒(1)右侧与纳线圆筒(13)对应处设有扭簧插槽(18),所述扭簧插槽(18)里绕接有扭转弹簧(19),所述扭转弹簧(19)一端与纳线圆筒(13)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外筒本体(15)连接,所述螺旋凹槽(16)右侧下方沿径向设有贯穿所述外筒本体(15)的径向线孔(16a); 所述自动布线装置(2)包括设在所述固定纵臂(12)左侧中部的由主动齿轮(17)驱动的传动齿组(21)、设在所述固定纵臂(12)顶端的由传动齿组(21)驱动的横移装置(22)、设在所述横移装置(22)左侧的布线机头(23)、设在所述布线机头(23)内的调程装置(24); 所述传动齿组(21)包括设在所述固定纵臂(12)左侧中部的传动中轴(21a)、可转动的设在所述传动中轴(21a)上并与所述主动齿轮(17)传动配合的传动中齿(21b)、同轴设在所述传动中齿(21bb)左侧的传动齿柱(21c),所述传动齿柱(21c)左侧可转动的插设在所述充电桩壳体(a)内; 所述横移装置(22)包括设在所述传动齿柱(21c)左侧上端的安装基座(22a)、沿左右方向贯穿所述安装基座(22a)的丝杠通孔(22b)、设在所述丝杠通孔(22b)内侧的丝杠插头(22c)、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丝杠通孔(22b)内的从动丝杠(22d)、设在所述从动丝杠(22d)侧面并容设所述丝杠插头(22c)的丝杠侧孔(22e),所述横移装置(22)还包括设在所述安装基座(22a)内并与所述丝杠通孔(22b)连通的螺母插孔(22f)、可转动的设在所述螺母插孔(22f)内并与所述从动丝杠(22d)传动连接的主动螺母(22g); 所述布线机头(23)包括固定设在所述从动丝杠(22d)左侧的机头壳体(23a)、设在机头壳体(23a)下端面右侧的传动通孔(23b)、沿左右方向设在传动通孔(23b)内的传动芯轴(23c)、可转动的设在传动芯轴(23c)上并与传动齿柱(21c)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23d);所述布线机头(23)还包括设在所述机头壳体(23a)内壁右侧的圆柱轴(23e)、设在所述圆柱轴(23e)左侧的方轴(23f)、可转动的设在所述圆柱轴(23e)上的从动齿轮(23g)、设在所述从动齿轮(23g)左侧的摆块组件(23h)、可滑动的套设在方轴(23f)上并与所述摆块组件(23h)抵接的调节圆盘(23i)、设在调节圆盘(23i)左侧下方的倾斜端面(23j),所述摆块组件(23h)包括设在所述从动齿轮(23g)内的摆块插槽(23h-1)、设在所述摆块插槽(23h-1)内的摆块中轴(23h-2)、可转动的设在所述摆块中轴(23h-2)上的摆块本体(23h-3),所述摆块本体(23h-3)顺时针摆动抵靠在摆块插槽(23h-1)槽壁时其突出于从动齿轮(23g)端面的距离L1大于所述摆块本体(23h-3)逆时针摆动抵靠在摆块插槽(23h-1)槽壁时其突出于从动齿轮(23g)端面的距离L2;所述布线机头(23)还包括设在所述机头壳体(23a)下端面左侧的线缆夹头(23k)、设在所述线缆夹头(23k)上的用以容设传动齿柱(21c)穿过的齿柱套孔(23l); 所述调程装置(24)包括设在所述机头壳体(23a)下端面左侧的调程通孔(24a)、设在所述调程通孔(24a)内的调程纵杆(24b)、设在所述调程纵杆(24b)内的容设所述传动齿柱(21c)穿过的腰型纵孔(24c)、设在所述调程纵杆(24b)下端的锥形插头(24d)、设在所述调程纵杆(24b)上端左侧的调程凸块(24e),所述调程装置(24)还包括沿纵向设在所述机头壳体(23a)左侧内壁的用以容设调程凸块(24e)纵向滑动的方形纵孔(24f)、设在所述方形纵孔(24f)内并抵靠在所述调程凸块(24e)下方的调程压簧(24g); 所述自动夹线装置(3)沿轴向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外筒本体(15)上沿与螺旋凹槽(16)对应处,所述自动夹线装置(3)包括夹线凹槽(31)、设在所述夹线凹槽(31)内的夹线支架(32),所述夹线支架(32)包括设在所述夹线凹槽(31)侧壁的基础横杆(32a)、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右端上方的基础纵杆(32b)、设在所述基础纵杆(32b)上端的夹线卡头(32c),所述自动夹线装置(3)还包括可滑动的设在所述基础纵杆(32b)上的纵向滑块(33)、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上的由所述纵向滑块(33)驱动进行扣合和脱离的扣合装置(34); 所述纵向滑块(33)至少包括位于其上端的上窄下宽的从动锥头(33a)、由左上到右下倾斜设置的作用斜面(33b)、用以容设所述基础纵杆(32b)的纵杆滑道(33c)、设在所述纵杆滑道(33c)侧面的用以容设夹线卡头(32c)的卡头侧孔(33d); 所述扣合装置(34)包括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下端中部的固定挡臂(34a)、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位于固定挡臂(34a)右侧部分的第一压簧(34b)、可滑动套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上并抵靠在所述第一压簧(34b)右侧的滑动纵杆(34c)、设在所述滑动纵杆(34c)左侧上端的夹线软垫(34d)、设在所述滑动纵杆(34c)下端左侧的扣合横杆(34e)、设在所述扣合横杆(34e)上端左侧的弹性卡头(34f)、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位于固定挡臂(34a)左侧部分的第二压簧(34g)、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基础横杆(32a)上并抵靠在第二压簧(34g)左侧的滑动套筒(34h)、设在所述滑动套筒(34h)下端右侧的上宽下窄的随动锥头(34i),所述固定挡臂(34a)右端面、所述弹性卡头(34f)左端面上端设有由左下到右上倾斜的倾斜端面,所述固定挡臂(34a)右端面压迫所述弹性卡头(34f)下行,所述随动锥头(34i)右端面与固定挡臂(34a)左端面对齐; 所述充电线(4)卷绕在所述螺旋凹槽(16)内,所述充电线(4)左端穿过充电桩(a)前端的开口(b)并连接有充电枪(c),所述充电线(4)右端穿过所述径向线孔(16a)、纳线圆筒(13)设置,所述充电线(4)与径向线孔(16a)固定连接;所述充电线(4)位于卷线外筒(1)右侧的部分成型为柔性面条线;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开始充电: 步骤1.1,充电线(4)的释放: 使用者用手拉动充电线(4)的左端,所述充电线(4)带动所述外筒本体(15)克服所述扭转弹簧(19)的作用力转动; 所述充电线(4)随着不断被抽出,所述充电线(4)左侧上沿与螺旋凹槽(16)正上方的贴合点P不断向右位移; 与此同时,所述主动齿轮(17)通过传动中齿(21b)带动主动螺母(22g)转动,所述主动螺母(22g)驱动从动丝杠(22d)、布线机头(23)向右随P点同步向右移动,所述线缆夹头(23k)夹持所述充电线(4)的左侧上沿将其始终拘限在所述螺旋凹槽(16)内; 步骤1.2,锥形插头(24d)保持低位: 所述传动中齿(21b)、传动齿柱(21c)转动带动所述传动齿轮(23d)、从动齿轮(23g)转动,此时所述摆块本体(23h-3)顺时针抵靠在摆块插槽(23h-1)内,所述摆块本体(23h-3)突出于从动齿轮(23g)端面的距离为L1,即保持突出状态; 所述调节圆盘(23i)、倾斜端面(23j)受所述摆块本体(23h-3)挤压保持左位; 所述倾斜端面(23j)驱动所述调程纵杆(24b)、锥形插头(24d)保持低位; 步骤1.3,自动夹线装置(3)的解锁: 常态下,位于P点右侧的自动夹线装置(3)处于锁止状态,即所述弹性卡头(34f)卡止在所述固定挡臂(34a)左侧,所述夹线软垫(34d)与充电线(4)抵接; 所述调程装置(24)随所述布线机头(23)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逐个解锁随外筒本体(15)转动的自动夹线装置(3): 所述锥形插头(24d)向右移动并下压所述从动锥头(33a),进而驱动所述纵向滑块(33)下移,所述纵向滑块(33)的作用斜面(33b)作用于滑动纵杆(34c)进而带动扣合装置(34)左移,所述弹性卡头(34f)滑过所述随动锥头(34i); 所述锥形插头(24d)继续向右移动并滑过所述从动锥头(33a),所述扣合装置(34)在第一压簧(34b)作用下向右复位,所述弹性卡头(34f)带动所述随动锥头(34i)向右移动并抵靠在所述固定挡臂(34a)左侧,所述弹性卡头(34f)快速滑过所述随动锥头(34i)、固定挡臂(34a),所述自动夹线装置(3)解锁; 步骤1.4,充电枪(c)充电: 所述充电线(4)不断从充电桩(a)内拉出,便于使用者将充电枪(c)拉出足够距离并插入新能源汽车充电口内; 步骤2,复位: 步骤2.1,充电枪(c)拔出: 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c)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拔出; 步骤2.2,充电线(4)回缩: 所述扭转弹簧(19)作用于所述外筒本体(15)反向转动; 所述充电线(4)左侧被释放的部分重新被卷绕在螺旋凹槽(16)内,所述充电线(4)左侧上沿与所述螺旋凹槽(16)正上方的贴合点P不断向左位移; 与此同时,所述主动齿轮(17)通过传动中齿(21b)带动主动螺母(22g)反向转动,所述主动螺母(22g)驱动从动丝杠(22d)、布线机头(23)向左随P点同步向左移动,所述线缆夹头(23k)夹持所述充电线(4)的左侧上沿将其始终拘限在所述螺旋凹槽(16)内; 步骤2.3,锥形插头(24d)保持高位: 所述传动中齿(21b)、传动齿柱(21c)转动带动所述传动齿轮(23d)、从动齿轮(23g)以相反于步骤1.2中的方向转动,此时所述摆块本体(23h-3)逆时针抵靠在摆块插槽(23h-1)内,所述摆块本体(23h-3)突出于从动齿轮(23g)端面的距离为L2,所述L2<L1,所述摆块本体(23h-3)保持回缩状态; 所述调节圆盘(23i)、倾斜端面(23j)受所述摆块本体(23h-3)挤压保持右位; 所述倾斜端面(23j)驱动所述调程纵杆(24b)、锥形插头(24d)保持高位; 步骤2.4,自动夹线装置(3)锁止: 所述调程装置(24)随所述布线机头(23)向左移动,并逐个将在步骤1.2中被解锁的自动夹线装置(3)再次锁止: 所述锥形插头(24d)向左移动并下压所述从动锥头(33a),进而驱动所述纵向滑块(33)下移,由于所述锥形插头(23d)保持上位,所述纵向滑块(33)的下行止点高于其在步骤1.3中的下行止点,所述滑动纵杆(34c)、弹性卡头(34f)的左行距离小于其在步骤1.3中的左行距离,导致所述弹性卡头(34f)只能滑过所述固定挡臂(34a)而无法移动到随动锥头(34i)处,所述弹性卡头(34f)卡止在所述固定挡臂(34a)左侧,所述滑动纵杆(34c)、夹线软垫(34d)将充电线(4)夹紧,所述自动夹线装置(3)锁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