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
专利名称: 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及车辆,旨在解决冷却系统无法同时满足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冷却需求的问题。冷却水路架构包括:散热水路、变速器水路和发动机水路;其中,发动机水路的两端以及变速器水路的两端,均与散热水路两端连接;变速器水路上设置有第一泵体、变速器模块和第一三通阀,其中,第一泵体的输入端与散热水路连接,第一泵体的输出端与变速器模块连接;第一三通阀的串接在变速器模块远离第一泵体的一端,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个阀门通过第二三通阀与发动机水路连接,以实现通过第一三通阀控制变速器水路与发动机水路串联或并联,从而实现同时满足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冷却需求的效果。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北;13
申请人: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韩向松;王冬旭;尤晓东;陈月;胡康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21-07-2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22-03-25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2121696659.7
公开号: CN216128138U
代理机构: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谭镇
分类号: B60K11/02;B60L58/27;F16H57/04;B;F;B60;F16;B60K;B60L;F16H;B60K11;B60L58;F16H57;B60K11/02;B60L58/27;F16H57/04
申请人地址: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主体及变速器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架构包括: 散热水路(1)、变速器水路(2)和发动机水路(3); 其中,所述发动机水路(3)的两端以及所述变速器水路(2)的两端,均与所述散热水路(1)两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散热水路(1)对所述发动机水路(3)以及所述变速器水路(2)进行降温; 所述变速器水路(2)上设置有第一泵体(21)、变速器模块(22)和第一三通阀(23), 其中,所述第一泵体(21)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水路(1)连接,所述第一泵体(21)的输出端与所述变速器模块(22)连接; 所述第一三通阀(23)的串接在所述变速器模块(22)远离所述第一泵体(2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通阀(23)的另一个阀门通过第二三通阀(24)与所述发动机水路(3)连接,以实现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23)控制所述变速器水路(2)与所述发动机水路(3)串联或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水路(1)上设置有: 散热器总成(11);其中所述散热器总成(11)包括散热器主体(111)和散热器连接部(112),所述散热器连接部(112)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111)的输出端; 风冷模块(13);所述风冷模块(13)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主体(111)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散热器主体(111)散热; 第一四通阀(14)和副散热器(12);所述第一四通阀(14)的四个阀门分别连接所述散热水路(1)、所述变速器水路(2)、所述散热器主体(111)的输入端和所述副散热器(12)的输入端; 所述副散热器(12)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部(112)连接,以实现所述副散热器(12)与所述散热器主体(111)形成并联水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水路(3)上设置有: 第二泵体(31)、发动机主体(32)以及热管理模块TMM(33); 其中,所述第二泵体(31)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器连接部(112)连接,所述第二泵体(31)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主体(32)连接; 所述TMM(33)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主体(32)远离所述第二泵体(31)一侧,用于控制流经所述发动机主体(32)的冷却水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架构还包括: 第二四通阀(4); 暖风水路(5);其中,所述第二四通阀(4)的四个阀门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水路(3)的两端以及所述暖风水路(5)的两端连接,以实现通过所述暖风水路(5)对所述发动机水路(3)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水路(5)上设置有: 第三泵体(51)、加热模块PTC(52)和暖风芯体(53),所述加热模块PTC(52)设置在所述四通阀和所述暖风芯体(53)之间,所述第三泵体(51)的输入端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三泵体(51)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模块PTC(5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架构还包括: 电池温控回路(6); 其中,所述电池温控回路(6)上设置有电池主体(62)和加热器(61),所述加热器(61)的输入端通过第三三通阀(55)与所述暖风芯体(53)的冷却水输出端连接,所述加热器(6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三通阀(56)与所述第二四通阀(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控回路(6)上设置有: 第一溢水罐(64),所述第一溢水罐(64)设置在所述电池温控回路(6)上,用于存储所述电池温控回路(6)溢出的冷却水; 电池热管理模块(65),所述电池热管理模块(65)设置在所述电池主体(62)与所述加热器(61)之间,用于对所述电池主体(62)进行冷却; 第四泵体(63),所述第四泵体(6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溢水罐(64)连接,所述第四泵体(63)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器(6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架构还包括: 第二溢水罐(54),所述第二溢水罐(54)设置在所述加热器(61)与所述第四三通阀(56)之间,用于存储所述散热水路(1)、所述变速器水路(2)和所述发动机水路(3)溢出的冷却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架构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23)的启闭。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冷却水路架构。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