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及收放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及收放方法;装置包括底框架、端面板、铰接板组件、铰接板收放机构、支撑杆收放机构和电动调平支腿,折叠成直立状态的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彼此叠合,通过拉紧把手将铰接板组件与端面板固定连接成顶部敞开底部通过底框架封闭的厢舱。铰接板收放机构分别斜置在端面板上,其上端分别与端面板上部铰接,下端分别与内铰接板侧面一端铰接。支撑杆收放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框架的两侧上,厢舱下部四角的电动调平支腿分别垂直设置在端面板下部两侧上。方法包括A铰接板组件快速释放成大平板,B铰接板组件快速收纳成厢舱并装车运输。本发明不需要借助吊车,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确保使用安全。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樊金国;王玉周;杨俊;谢文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22-10-3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23-01-0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2211346870.5 |
公开号: |
CN115571037A |
代理机构: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澍 |
分类号: |
B60P3/00;B62D33/077;B62D33/04;E04H15/06;E04H15/48;E04H15/56;B;E;B60;B62;E04;B60P;B62D;E04H;B60P3;B62D33;E04H15;B60P3/00;B62D33/077;B62D33/04;E04H15/06;E04H15/48;E04H15/56 |
申请人地址: |
212028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谷阳大道6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框架、一对端面板、两组铰接板组件、两对铰接板收放机构、支撑杆收放机构和4根电动调平支腿,所述端面板分别垂直固定在底框架两端上,铰接板组件包括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所述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的相邻边通过一对铰链铰接,内铰接板一端分别通过一对铰链与相邻的底框架一端铰接;折叠成直立状态的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彼此叠合,通过一端分别固定在端面板上部侧面的拉紧把手将铰接板组件与相邻的端面板固定连接成顶部敞开底部通过底框架封闭的厢舱;成对设置的铰接板收放机构分别斜置在端面板上,铰接板收放机构上端分别与端面板上部铰接,下端分别与内铰接板侧面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收放机构分别设置在底框架的两侧上,厢舱下部四角的电动调平支腿分别垂直设置在端面板下部两侧的安装槽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收放机构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分别横置固定在底框架两端上,第一横杆长度大于第二横杆长度;铰接座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杆端头和第二横杆端头上,外折叠支撑杆组件一端分别与第一横杆两端端头的铰接座铰接,内折叠支撑杆组件一端分别与第二横杆两端端头的铰接座铰接;外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内折叠支撑杆组件折叠收纳时,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分别抵靠在底框架的纵向一侧上,外折叠支撑杆组件分别抵靠在内折叠支撑杆组件上;一端分别固定在底框架的纵向一侧中部上的拉紧把手将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固定在底框架的纵向一侧上,一端分别固定在内折叠支撑杆组件中部的拉紧把手将外折叠支撑杆组件固定在内折叠支撑杆组件上,一端分别固定在底框架一角的拉紧把手将外折叠支撑杆组件一端固定在底框架一角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包括2根端头通过折叠铰链铰接的内支撑杆,所述外折叠支撑杆组件包括2根端头通过折叠铰链铰接的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均采用型钢制成;其中一根内支撑杆一端与第二横杆端头的铰接座铰接,一根外支撑杆一端与第一横杆端头的铰接座铰接;手摇卧式千斤顶顶面分别固定在内支撑杆另一端上及外支撑杆另一端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背离对应支撑杆端头的一侧分别设有垂直于铰接座底部的限位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板收放机构包括电动推杆、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分别与固定在端面板上部一侧的上铰接座铰接,电动推杆的活动端分别与固定在内铰接板两侧的下铰接座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包括两端的倒梯形端面板、中间的数道倒梯形横梁、2根纵梁,2根纵向边梁和四角的角锁组件,所述倒梯形端面板、数道倒梯形横梁、2根纵梁和2根纵向边梁焊连成纵横交错的矩形框架,角锁组件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框架的底部四角上,地板固定在底框架的上侧;所述纵梁和纵向边梁均采用型钢制成。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平板快速收放装置的收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铰接板组件快速释放成大平板 1)载着厢舱的运输载车行驶到安装地点后,先分别解锁厢舱的底框架下侧四角的角锁组件与运输载车底盘的连接,然后正向启动厢舱四角下端的电动调平支腿,电动调平支腿的活动端下移,直至活动端下端端头支撑在地面上,厢舱上升脱离运输载车底盘,运输载车驶离,厢舱通过4根电动调平支腿支撑在地面上;然后反向启动厢舱四角下端的电动调平支腿,电动调平支腿的活动端上移脱离地面,厢舱下降,直至底框架下侧支撑在地面上,完成厢舱落地; 2)分别松开内折叠支撑杆组件与底框架纵向一侧连接的拉紧把手,以及外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底框架一角,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件之间的拉紧把手;然后先手动90°翻转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再手动90°翻转外折叠支撑杆组件,接着再次分别翻转内折叠支撑杆和外折叠支撑杆180°,使得底框架一侧的的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分别翻转成2根内折叠支撑杆首尾相抵成一字形,底框架另一侧的外折叠支撑杆组件分别翻转成2根外折叠支撑杆首尾相抵成一字形; 3)分别正向摇动内折叠支撑杆下侧和外折叠支撑杆下侧的手摇卧式千斤顶,手摇卧式千斤推动对应的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件上移调平,完成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件的调平; 4)正向启动厢舱两端的4组铰接板收放机构,电动推杆分别外伸同步推动内铰接板外移,从而推动与内铰接板铰接的外铰接板外移,厢舱两侧的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分别沿着厢舱两侧的内折叠支撑杆顶面和外折叠支撑杆顶面滑动下移,直至内铰接板两端和外铰接板两端分别支撑在一字形的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件上;分别调节手摇卧式千斤顶的高度,使得底框架两侧的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与底框架上的地板保持平齐,从而完成5板相连的大平板的铺设; B铰接板组件快速收纳成厢舱并装车运输 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收纳成厢舱后装上运输载车的过程与步骤A的过程相反:4组铰接板收放机构的电动推杆分别缩回—端面板两侧的内铰接板和外铰接板分别拉回成竖直状态的厢舱并通过拉紧把手锁定—手摇卧式千斤顶缩回至初始状态—手动复位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将内折叠支撑杆组件和外折叠支撑杆组件通过拉紧把手分别锁定在底框架的纵向两侧上—电动调平支腿的活动端下移支撑在地面上—厢舱上升至底框架底面高于运输载车底盘—运输载车底盘驶至底框架底面下侧—电动调平支腿的活动端上移使底框架落到运输载车底盘上—底框架下侧四角的角锁组件与运输载车底盘连接锁定—厢舱外部罩上篷布封闭厢舱敞开的顶部—运输载车载着厢舱驶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