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的振动和冲击混合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的振动和冲击混合控制方法,其步骤包括:1、获取系统状态;2、比较激励速度和响应速度的大小;3、计算座椅和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时的等效质量;4、比较使所需的座椅悬架行程S*和座椅悬架剩余行程Str;5、选择座椅悬架的控制模式;6、计算期望阻尼力;7、判断冲击控制是否结束。本发明能在不同的激励作用下,选择座椅悬架的控制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座椅底部激励作用到人体的加速度峰值。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李祥;白先旭;杨森;祝安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42864.X |
公开号: |
CN109677305A |
代理机构: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陆丽莉;何梅生 |
分类号: |
B60N2/50(2006.01);B;B60;B60N;B60N2 |
申请人地址: |
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193号 |
主权项: |
1.一种半主动可控座椅悬架的振动和冲击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获取对座椅的激励位移z0和激励速度座椅的响应位移zs和响应速度和当前座椅悬架剩余行程Str; 设置静态变量为flag,当flag=0时,表示座椅悬架处于振动控制模式,当flag=1时,表示座椅悬架处于冲击控制模式; 初始化flag=0; 步骤2:利用式(1)计算将人体和座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时的等效质量M: 式(1)中,M是整体的等效质量,k0是座椅与基座之间的弹簧刚度,c0是可控能量吸收器在零磁场时的阻尼系数,是座椅的响应加速度,Fcontrol是天棚阻尼控制输出的可控阻尼力; 利用式(2)得到等效质量M的响应位移Z和响应速度 步骤3:若激励速度小于等于响应速度则使座椅悬架继续处于振动控制模式,并执行步骤10;反之,执行步骤4; 步骤4:定义循环变量为i,并初始化i=1; 步骤5:利用式(3)-式(8)进行计算,分别得到第i次循环时的等效质量加速度ai、激励速度激励位移响应速度响应位移Zi: 式(3)-式(8)中,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h为循环的步长,n为循环结束时所经历的总循环次数;当i=1时,的取值分别为 步骤6:判断第i次循环时的激励速度小于等于响应速度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获得使得激励速度小于等于响应速度时所需的座椅悬架行程S*,并执行步骤7;否则,将赋值i+1给i,并返回步骤5; 步骤7:若所需的座椅悬架行程S*大于当前悬架剩余行程Str,则表示继续采用振动控制会使座椅悬架发生撞击悬架限位现象,故应令flag=1,使座椅悬架从振动控制模式切换到冲击控制模式,并执行步骤8;反之,使座椅悬架继续处于振动控制模式,并执行步骤10; 步骤8:利用式(9)得到期望阻尼力Fdesired: Fdesired=Fshock=Ftracking+Δ (9) 式(9)中,Ftracking为阻尼器跟踪力,Fshock为冲击控制模式下的阻尼器阻尼力,Δ是输出期望加速度a与响应加速度所需合外力的差,并有: 式(10)中,msa是达到期望加速度a所需要的合外力,是座椅的合外力; 步骤9:判断且Str<σ是否成立,若成立,则结束冲击控制,令flag=0,其中,σ是阈值;否则,返回步骤1; 步骤10:利用式(11)得到混合控制器的期望阻尼力Fdesired: Fdesired=Fvibration=Fcontrol+Fpassive (11) 式(11)中,Fvibration是振动控制模式下的阻尼器阻尼力,Fpassive是可控能量吸收器在零场时的被动阻尼力;并有: 式(12)中,Csky是天棚阻尼系数。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