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辆散热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系统,包括被配置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舱中的主散热器,主散热器位于发动机模块的前方,其用以消散绕发动机模块循环的主冷却液的热量;驱动机构固设于发动机舱中,于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辅助散热器,其用以消散绕电动模块循环的辅助冷却液的热量,且辅助散热器承接于驱动机构的驱使,而可选择性的挡置于主散热器前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通过为辅助散热器增加驱动机构,使得辅助散热器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挡置于主散热器前方,也即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使辅助散热器挡置于或不挡置于主散热器前方,因此可降低对主散热器的影响。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河北;13 |
申请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胡忠辉;刘存斌;张素霞;杜雄飞;景志俊;梁正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0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825761.0 |
公开号: |
CN209191683U |
代理机构: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分类号: |
B60K11/04(2006.01);B;B60;B60K;B60K11 |
申请人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南大街2266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车辆散热系统,以对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模块和电动模块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散热系统包括: 主散热器(1),被配置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舱中,且位于所述发动机模块的前方,所述主散热器(1)被构造为消散绕所述发动机模块循环的主冷却液的热量; 驱动机构(5),固设于所述发动机舱中; 辅助散热器(2),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5)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辅助散热器(2)被构造为消散绕所述电动模块循环的辅助冷却液的热量,且所述辅助散热器(2)承接于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使,而可选择性的挡置于所述主散热器(1)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联接的车辆控制器,所述车辆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工作模式信号,而向所述驱动机构(5)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辅助散热器(2)选择性的挡置于所述主散热器(1)前方;所述工作模式信号包括纯发动机工作模式信号、纯电动工作模式信号和混合动力工作模式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器(2)枢转设于所述发动机舱中,所述驱动机构(5)被构造为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联接的转动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主冷却液或所述辅助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车辆控制器联接;且所述工作模式信号为混合动力工作信号,所述车辆控制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而向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以驱使所述辅助散热器(2)悬停于任一枢转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底盘上固设有散热器支架,所述主散热器(1)固设于所述散热器支架上,所述辅助散热器(2)的一端枢转设于所述散热器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器(2)的枢转中心线沿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车宽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枢转中心线位于所述主散热器(1)的前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相对于与所述散热器支架枢转连接的一端,于所述散热器支架上固设有限制所述辅助散热器(2)另一端转动位置的限位机构(6)。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为刹车电机,所述辅助散热器(2)固连于所述刹车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模块包括发动机,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配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由所述发动机至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车头依次布置的散热风扇(3)、所述主散热器(1)和冷凝器(4)。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模块包括动力电池,与所述动力电池联接的电机以及电动模块控制器。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