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
专利名称: 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
摘要: 一种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包括安装侧面和安装面;安装面包括凸台、下凹结构;凸台设置在前座椅后横梁垂直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下凹结构以上述对称轴为中心轴,在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于凸台的两侧,下凹结构包括离凸台由近到远依次连续设置的沉台、畸变口和斜翘边;畸变口的口径沿距离凸台由近到远方向先减小后增大,且畸变口设置在前座椅后横梁整体靠近两端的1/6长度范围内;斜翘边设置在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部位置,包括下凹斜面和第二凸棱,下凹斜面偏离水平面斜向上翘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前座椅后横梁在侧碰发生时的抗折弯强度和改变折弯变形方式来保护汽车动力电池,提升碰撞安全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发明人: 颜海棋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7-3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1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210913.6
公开号: CN209258253U
代理机构: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严巧巧
分类号: B62D25/20(2006.01);B;B62;B62D;B62D25
申请人地址: 223005 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迎宾大道8号503室
主权项: 1.一种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包括与汽车地板连接的安装侧面(1)和与汽车座椅连接的安装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2)包括凸台(2.1)和下凹结构(2.2); 所述凸台(2.1)设置在前座椅后横梁垂直长度方向的对称轴上; 在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上,所述下凹结构(2.2)以上述对称轴为中心轴对称设置于凸台(2.1)的两侧,并分别延伸至前座椅后横梁的端部; 所述对称轴每一侧的下凹结构(2.2)包括离凸台(2.1)由近到远依次连续设置的沉台(2.3)、畸变口(2.4)和斜翘边(2.5); 所述沉台(2.3)沿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沿上述方向所述沉台(2.3)与安装侧面(1)之间形成第一凸棱; 所述沉台(2.3)第一端连接所述凸台(2.1),所述沉台(2.3)第二端连接所述畸变口(2.4); 所述畸变口(2.4)的口径从距离凸台(2.1)由近到远先减小后增大; 所述斜翘边(2.5)设置在下凹结构(2.2)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的端部位置; 所述斜翘边(2.5)包括下凹斜面和第二凸棱; 所述下凹斜面沿距离凸台(2.1)由近到远的方向逐渐向上翘起,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凸棱为下凹斜面沿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与安装侧面(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凸棱配合下凹斜面向上翘起; 所述下凹斜面与下凹结构(2.2)的底面在畸变口(2.4)处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凸棱与第二凸棱在畸变口(2.4)处平滑过渡; 所述前座椅后横梁整体长度为L,所述畸变口(2.4)与其所在侧的前座椅后横梁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1,参数L和L1满足:L1≤1/6L; 所述畸变口(2.4)在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至其所在侧的斜翘边(2.5),全部安装在前座椅后外侧安装支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靠近下凹结构(2.2)一侧的顶端所在水平面与下凹结构(2.2)第一凸棱所在水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为H1,H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2.3)深度为H2,H2≥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а,3°<а<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畸变口(2.4)在前座椅后横梁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与前座椅后外侧安装支架顶端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为H3,所述第二凸棱所在水平面与前座椅后横梁安装侧面(1)最底端所在水平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差为H4,参数H3和H4满足:H3>3/4H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后横梁为热成型件,材料的厚度为D,D≥1.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少汽车侧面柱碰侵入量的前座椅后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后横梁与前座椅后侧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为焊接。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