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项: |
1.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所述地铁车站为双层双岛式车站,用于停靠第一地铁线路和第二地铁线路两条地铁,包括位于上层的站厅层(1),以及设置于所述站厅层(1)下方、籍由相应的楼梯(6)连通的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岛式站台(5)和第二岛式站台(5’); 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之间设有中间地铁通道(2); 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内设有第一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或者第二地铁线路的上行或下行方向中的两条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两侧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以及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接合处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地铁屏蔽门(9); 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对应相应的所述地铁屏蔽门(9)的地面位置均设有互相对应的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 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一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相应的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另一端悬空,且均指向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另一侧,并能够沿水平方向伸缩; 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平台(7),当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至所述支撑平台(7)时,每对互相对应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互相铰接,并支在所述支撑平台(7)上面,形成简支结构的换乘平台; 当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内的两条所述铁轨没有车辆经过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打开,所有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出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地铁屏蔽门(9)位于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一侧均对应的设有换成通道信号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均包括伸缩屏体收纳结构,所述伸缩屏体收纳结构设置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或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固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进行控制,具体步骤如下: A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 Tpi=Ti+1-Ti; A2、根据换乘客流确定一个合适的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公式如下: tc=t1+t2+t3; t1=max(ta,tb); t2=(L+Lp)/uvp+m+m'; t3=max(t'a,t'b); 其中,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至所述支撑平台(7)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 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出速度; 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 Lp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 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 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 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 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缩回速度; A3、根据所述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推算最大排队长度Lpmax; A4、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所述固定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为是时,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不得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均不得伸出,并重新执行步骤A1; 为否时,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11)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并继续执行后续步骤; A5、当所有所述屏蔽门(9)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伸出时,判断换乘乘客排队位置是否在最大排队长度之内;当所述换乘乘客排队位置部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开始不得进入任何所述屏蔽门(9)和任何所述承重屏体(11)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最大排队长度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进入屏蔽门(9)和承重屏体(11)完成换乘; A6、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A1,进入下一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平面换乘通道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感应系统确定插入的换乘通道时间,籍由设置于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的排队长度感应系统实时监测换乘人员的实时排队长度,具体步骤如下: B0、判断所述实时排队长度是否在适宜长度之内;若是,则执行B1.1;若否,则执行B2.1; B1.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 Tpi=Ti+1-Ti; B1.2、根据所述实时排队长度推算可变的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公式如下: tci=t1+t2i+t3; t1=max(ta,tb); t2i=(L+Lpi)/uvp+m+m'; t3=max(t'a,t'b); 其中,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 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伸出速度; 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2)的宽度; t2i为所述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所述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 Lpi为换乘乘客排队长度; 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 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 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 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7)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11)的缩回速度; B1.3、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小于所述可插入换乘通道的时间tci; 若是,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均不得开启,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均不得伸出; 若否,则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11)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5)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5’); B1.4、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承重屏体(11)进行换乘,完成后,所有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 B2.1、采集前一辆地铁离站时间Ti和后一辆地铁的进站时间Ti+1,并计算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空闲时间Tpi,具体公式如下: Tpi=Ti+1-Ti; 判断所述空闲时间Tpi是否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 当Tpi大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打开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并籍由相应的所述承重屏体(11)连通所述第一岛式站台和所述第二岛式站台,所述换乘通道开启,持续时间为Tpi; 当Tpi小于等于承重屏体的最大伸展时间t1、最大收缩时间t3、换乘乘客进入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和离开所述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m'之和时,换乘通道不开启,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 B2.2根据当前地铁时间间隔Tpi反推当前排队长度Lpi; Tpi=t1+t2i+t3; t1=max(ta,tb); t2i=(L+Lpi)/uvp+m+m'; t3=max(t'a,t'b); Tpi=max(ta,tb)+(L+Lpi)/uvp+m+m'+max(t'a,t'b); Lpi=(Tpi-max(ta,tb)-m-m'-max(t'a,t'b))*uvp-L; 其中,Tpi为当前状态下地铁的间隔时间; 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伸至所述支撑平台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 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伸出速度; L为所述中间地铁通道的宽度; t2i为所述换乘乘客不同排队长度进入换乘通道所需的时间; Lpi为实时换乘乘客排队长度; vp为乘客步行速度,u为步行速度修正系数; m、m'分别为换乘乘客进入换乘平台安全时间,离开换乘平台的安全时间; t'a、t'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缩回的时间,其中t'a=L/2v'a、t'b=L/2v'b; v'a、v'b分别为所述支撑平台两侧的所述可伸缩的承重屏体的缩回速度; B2.3、判断排队位置是否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不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不得进入任何屏蔽门(9)和任何承重屏体(11),换乘乘客继续等待后续通道的开启;当换乘乘客排队位置在当前排队长度Lpi以内时,从所述换乘乘客进入所述屏蔽门(9)和所述承重屏体(11)完成换乘; B2.4、完成后,所有所述地铁屏蔽门(9)关闭,所有所述承重屏体(11)缩回,返回B0,进入下一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