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在无人驾驶设备安装有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视觉相机三种传感器,具体控制步骤如下:(1)无人驾驶设备运行中,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视觉相机三种传感器同时进行实时检测,无障碍物的情况下以恒定车速正常运行;(2)传感器在目标区域内发现障碍物时,计算避障因子,选取最小避障因子输出;(3)根据避障因子计算结果,与目标车速拟合得出实际控制车速。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多个障碍物检测信息的融合,采取更为安全的避障措施,这样可以简化无人驾驶设备的避障策略。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天津;12 |
申请人: |
天津大学 |
发明人: |
谢辉;郝璐璐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25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57061.0 |
公开号: |
CN110371136A |
代理机构: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玲 |
分类号: |
B60W40/105(2012.01);B;B60;B60W;B60W40 |
申请人地址: |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人驾驶设备安装有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视觉相机三种传感器,具体控制步骤如下: (1)无人驾驶设备运行中,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视觉相机三种传感器同时进行实时检测,无障碍物的情况下以恒定车速正常运行; (2)传感器在目标区域内发现障碍物时,计算避障因子,选取最小避障因子输出; (3)根据避障因子计算结果,与目标车速拟合得出实际控制车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雷达以及超声波雷达在无人驾驶设备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分别安装两个,视觉相机安装在在无人驾驶设备的车顶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以及视觉相机,分别计算障碍物对于每个传感器的避障因子,筛选出最小的避障因子输出到下一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毫米波雷达发现障碍物时,每个毫米波雷达对应的避障因子计算方式相同,具体为: 当0<=障碍物的相对距离<毫米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毫米波避障因子=0; 当毫米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障碍物的相对距离<毫米波雷达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毫米波避障因子=(1/(毫米波雷达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毫米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障碍物的相对距离–1; 当障碍物的相对距离>毫米波雷达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毫米波避障因子=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波雷达发现的障碍物: ①左侧的两个超声波雷达对应的计算方式:对比左侧的两个超声波雷达监测到的障碍物,筛选最小的障碍物相对距离; 当0<=障碍物的相对距离<超声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超声波避障因子=0; 当超声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障碍物的相对距离<超声波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超声波避障因子=(1/(超声波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超声波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障碍物的相对距离–1; 当障碍物的相对距离>=二级安全距离,超声波避障因子=1; ②右侧的两个超声波雷达对应的计算方式:对比右侧的两个超声波雷达监测到的障碍物,筛选最小的障碍物相对距离; 当0<=障碍物的相对距离<超声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超声波避障因子=0; 当超声波雷达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障碍物的相对距离<超声波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超声波避障因子=(1/(超声波对应的二级安全距离-超声波对应的一级安全距离))*障碍物的相对距离–1; 当障碍物的相对距离>=二级安全距离,超声波避障因子=1; ③前方和后方的超声波计算方式: 当检测到障碍物时,超声波避障因子=0;当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超声波避障因子=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视觉相机发现的障碍物时: 当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都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而视觉相机检测到障碍物时,视觉相机避障因子=0;视觉相机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视觉相机避障因子=1; 当毫米波雷达或者超声波雷达监测到障碍物时,而视觉相机检测到障碍物时,视觉相机避障因子=1;视觉相机没有检测到障碍物时,视觉相机避障因子=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驾驶设备避障时速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车速拟合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实际目标车速=目标车速*避障因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