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机动车的前部结构
专利名称: 机动车的前部结构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1),包括形成乘客舱(3)的车身(3a),所述车身(3a)具有两个侧架(3c),每个侧架具有侧向的车身前柱或A柱(6),在车身(3a)的前侧上构造有前部结构(2),该前部结构(2)在两侧分别具有减振支柱罩(5)、设置在减振支柱罩(5)和相应A柱(6)之间的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以及在减振支柱罩(5)和A柱(6)下端部(14)之间延伸的支撑梁(23),这两个支撑梁(7、23)和A柱(6)由梁型材组装成板壳结构,通过所述三个支撑梁(7、6、23)形成三角形承载结构(26),A柱(6)的相应朝向外侧的梁型材(6a)、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的相应朝向外侧的梁型材(7a)和对角延伸的支撑梁(23)的相应朝向外侧的梁型材(7a)是一体式型材并且所述三个型材彼此连接以形成三角形承载结构(26)。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德国;DE
申请人: 宝马股份公司
发明人: R·基斯米勒;M·施泰因;J·伯克洛;M·弗洛埃尔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10-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80059520.1
公开号: CN109789896A
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骏
分类号: B62D25/02(2006.01);B;B62;B62D;B62D25
申请人地址: 德国慕尼黑
主权项: 1.机动车(1),包括形成乘客舱(3)的车身(3a),所述车身(3a)具有两个侧向的侧架(3c),每个侧向的侧架具有侧向的车身前柱或A柱(6),在车身(3a)的端侧(3b)上构造有前部结构(2),所述前部结构(2)在两侧分别具有减振支柱罩(5)、设置在减振支柱罩(5)和相应的A柱(6)之间的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以及在减振支柱罩(5)和A柱(6)下端部(14)之间延伸的支撑梁(23),这两个支撑梁(7、23)和A柱(6)由梁型材组合成壳式结构,通过所述的三个梁(7、6、23)相应地形成一个三角形承载结构(26),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6)的相应朝向外侧的梁型材(6a)、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的相应朝向外侧的梁型材(7a)和对角延伸的支撑梁(23)的相应朝向外侧的梁型材(7a)是一体式型材,并且这三个型材彼此连接以形成三角形承载结构(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侧向的车身前柱(6)上连接有门洞开口(25),并且相应的门洞开口(25)通过另一车身支柱(20)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相应的侧架(3c)在其上端部上具有车顶侧向纵梁(27),该车顶侧向纵梁通过横梁或其它构件与相对置的车顶侧向纵梁(17)连接。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6)的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梁型材(6a)具有拉压带的功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的外侧的一体式梁型材(7a)与A柱(6)的上部区段(13)构成上部的第一负荷路径(27),该上部的第一负荷路径将通过相应减振支柱罩(5)导入的力F向上朝向车身(3a)的车顶(18)的车顶侧向纵梁(17)方向进一步引导。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角延伸的支撑梁(23)的外侧的一体式梁型材(23a)构成下部的第二负荷路径(28),该下部的第二负荷路径将通过相应减振支柱罩(5)导入的力F向下进一步引导到相应侧门槛(15)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的外侧的一体式梁型材(7a)、对角延伸的支撑梁(23)的外侧的一体式梁型材(23a)和/或A柱(6)的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梁型材(6a)由不同材料等级和厚度制成的预制半成品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延伸的支撑梁(7)的外侧的一体式梁型材(7a)、对角延伸的支撑梁(23)的外侧的一体式梁型材(23a)和/或A柱(6)的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梁型材(6a)由拼焊板或变截面辊轧板制成。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