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船舶防撞结构设计。由首部防撞结构、机舱区防撞结构及尾部防撞结构构成。在首部区域设置实心首柱,首部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中间舷侧肋骨或舷侧纵桁。机舱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中间舷侧肋骨或舷侧纵桁。尾部区域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实际肋骨间距比其它区域小,采用实肋板且肋板上有防振扁钢加强,与舵柱、尾轴架等相连接的区域均予局部加强。全船舷侧外板设置护舷材。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发明人: |
李岸香;郭培红;彭正梁;陈韬颖;黄广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2-1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1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21798.8 |
公开号: |
CN109866871A |
代理机构: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许丽 |
分类号: |
B63B3/14(2006.01);B;B63;B63B;B63B3 |
申请人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931号 |
主权项: |
1.一种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首部防撞结构、机舱区防撞结构及尾部防撞结构构成; 所述首部防撞结构的首部区设置首柱,并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大首柱的横截面积,以提高首部的主动撞击能力;首部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中间舷侧肋骨或舷侧纵桁,并形成有效整体框架,以提高此区域的防碰撞抗挤压能力; 2.)中部机舱舷侧结构 中部机舱舷侧结构的机舱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中间舷侧肋骨或舷侧纵桁,并形成有效整体框架,以提高此区域的防碰撞抗挤压能力; 3.)尾部舷侧结构 尾部舷侧结构的尾部区域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实际肋骨间距比其它区域小,采用实肋板,提高强度和刚度的同时,提升此区域结构的防碰撞抗挤压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区、机舱区域及尾部区域分底部分别针对底部易触底区、水线易撞区及外飘区域进行设计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区采用实心首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区域采用实肋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肋板上设置防振扁钢加强,与舵柱、尾轴架相连接的区域均予局部加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首部区、机舱区域及尾部区域处外板设置护舷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中间肋骨缩小板格尺寸,改变材料采用高强度钢提高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构件尺寸外板板厚提高结构强度、刚度。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