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大能力阻滑体系及构筑方法
专利名称: 大能力阻滑体系及构筑方法
摘要: 大能力阻滑体系及构筑方法,以改变传统抗滑桩完全抵抗下滑力的支挡模式,直接加固滑坡中的滑动带,并能将滑体内的地下水和下渗水自动排出,极大增加滑坡稳定性能,大量节省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成本。大能力阻滑体系包括纵向、横向间隔成排的阻滑体,阻滑体依托施工腔室构筑,施工腔室位于滑动带上,或者位于邻近滑动带的滑体内,各阻滑体由滑体穿过滑动带进入滑床内。施工腔室或者阻滑体内设置集水腔,施工腔室、集水腔与竖立延伸至地面的施工通道相连通,滑体内构建与施工通道、集水腔相连通的立体引排水系统,汇集滑体内地下水和下渗水且将其引排至地面外。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杨泉;徐骏;郭海强;李安洪;魏永幸;高柏松;王占盛;李炼;肖飞知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1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2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95630.1
公开号: CN109914441A
代理机构: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建国
分类号: E02D17/20(2006.01);E;E02;E02D;E02D17
申请人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主权项: 1.大能力阻滑体系,包括纵向、横向间隔成排的阻滑体,其特征是:所述阻滑体依托施工腔室(22)构筑,施工腔室(22)位于滑动带(F)上,或者位于邻近滑动带(F)的滑体(11)内,各阻滑体由滑体(11)穿过滑动带(F)进入滑床(10)内;所述施工腔室(22)或者阻滑体内设置集水腔(31),施工腔室(22)、集水腔(31)与竖立延伸至地面的施工通道(21)相连通,滑体(11)内构建与施工通道(21)、集水腔(31)相连通的立体引排水系统,汇集滑体(11)内的地下水和下渗水且将其引排至地面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施工腔室(22)在滑带平缓地段设置于滑体(11)上,阻滑体为在施工腔室(22)浇筑混凝土形成的阻滑键(30),集水腔(31)设置于阻滑键(30)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施工腔室(22)在滑带陡峭地段设置于滑体(11)内,阻滑体由承台(32)和呈群桩布设的微型桩(33)构成,承台(32)在施工腔室(22)下部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各微型桩(33)的上端与承台(32)固结,其下部穿过滑动带(F)进入滑床(10)内;所述集水腔(31)为施工腔室(22)的上部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立体引排水系统由三维集水结构、集水腔(31)、引水通道(24)和排水通道(25)构成;所述三维集水结构为沿施工通道(21)纵向间隔、环向间隔设置排水盲管(34)构成,呈枝状散布,各排水盲管(34)的下端施工通道(21)相连通,且在在滑体(11)内仰斜向上延伸,仰斜角为15~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其特征是:所述引水通道(24)设置于相邻两排施工腔室(22)之间,连通相邻两排施工腔室(22)内的集水腔(31),所述排水通道(25)连通地面与最下排施工腔室(22)内的集水腔(3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其特征是:所述施工通道(21)、集水腔(31)、引水通道(24)和排水通道(25)内填充碎石或者砂卵石;施工通道(21)内填充至覆盖最上层排水盲管(34)端口部位处。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大能力阻滑体系的构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人工开挖施工通道(21)至滑动带(F)或者邻近滑动带(F),开挖施工腔室(22),并施作相应的加固结构; ②通过人工或地质钻机开挖引水通道(24)、排水通道(25),引水通道(24)连通相邻两排施工腔室(22),排水通道(25)由最下排施工腔室(22)连通至地面,引水通道(24)、排水通道(25)内填充碎石或者砂卵石; ③在施工腔室(22)内施工阻滑体和相应的集水腔(31),各集水腔(31)与施工通道(21)、引水通道(24)或者排水通道(25)相连通; ④填充集水腔(31)、施工通道(21)内碎石或者砂卵石,施工通道(21)填充至三维集水结构时分层和环向间隔钻设仰斜孔(23),各仰斜孔(23)内插入排水盲管(34),然后继续填充至覆盖最上层排水盲管(34)端口部位处,再采用普通土填筑至地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的构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③中,在施工腔室(22)内立模浇筑混凝土形成阻滑键(30)和其内的集水腔(3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能力阻滑体系的构筑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③中,在施工腔室(22)内纵向、横向间隔向下钻设穿过滑动带(F)进入滑床(10)内的桩孔(26),桩孔(26)内施工微型桩(33);然后在施工腔室(22)下部空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32),承台(32)与各微型桩(33)的上端固结,以施工腔室(22)上部空间作为集水腔(31)。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