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减震器上支撑
专利名称: 减震器上支撑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器上支撑,包括壳体、隔振元件、隔板和顶盖,所述隔振元件安装在壳体中,形状为中空回转体,材质为聚氨酯弹性体,结构包括外轮廓面、内轮廓面、主端面和副端面;所述外轮廓面为圆柱面,与壳体的内壁配合;所述内轮廓面上开设凹槽;所述主端面与顶盖的底面配合;所述副端面与壳体的底面配合;所述主端面上沿径向设计有环状凸起;所述隔板安装在隔振元件的中心,通过所述凹槽与隔振元件连接;隔板整体呈圆环柱体,中心开孔,外轮廓形状与隔振元件的内轮廓面形状相对应。本发明通过在隔振元件端面上沿径向设计高低起伏的环形凸起,提升了隔振元件的隔振性能,简化了零件的制造。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南;41
申请人: 洛阳凯众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谭珂;武应涛;姜清波;柳东风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7-12-2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2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711381291.3
公开号: CN109941057A
代理机构: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陆红杰
分类号: B60G13/00(2006.01);B;B60;B60G;B60G13
申请人地址: 471132 河南省洛阳市空港产业集聚区(孟津县麻屯镇前楼村)
主权项: 1.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隔振元件、隔板和顶盖,其中: 所述隔振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形状为中空回转体,材质为弹性体,结构包括外轮廓面、内轮廓面、主端面和副端面;所述外轮廓面为圆柱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配合;所述内轮廓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端面与所述顶盖的底面配合;所述副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面配合;所述主端面上沿径向设计有环状凸起; 所述隔板安装在所述隔振元件的中心,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隔振元件连接;该隔板的整体结构呈圆环柱体,中心开孔,外轮廓形状与所述隔振元件的内轮廓面形状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元件的材质为多孔聚氨酯发泡弹性体,所述隔板的材质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端面上沿径向设计有环状凸起,所述主端面和副端面上的环状凸起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底面和/或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计有与所述主端面和/或副端面上的环状凸起相匹配的环状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上的环状凸起在该端面径向上形成波浪,所述波浪的波峰数为1个以上,所述波峰在所述隔振元件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高度逐渐降低、逐渐升高或维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的顶点位于同一个平面时,波峰顶点的连线同端面的夹角α为-15°~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单个波形横截面的形状包括三角形、半圆形、梯形、正弦波形、方形或这些形状被规则分割后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元件的外径为40~70mm,内径为20~50mm,所述凹槽的直径为30~60mm,所述环状凸起的高度为0~15mm,定义所述端面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高度为H0,定义中心轴线方向上该端面的最高点到凹槽的距离为H,则H0是H的0~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H0是H的0~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H0是H的35%。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隔振元件的中心向外,各个环状凸起在隔振元件径向上的宽度依次呈等比数列,所述等比数列的公比为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比数列的公比为1~1.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比数列的公比为1.4。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在隔振元件径向上的宽度占隔振元件外径的比例为10%~3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在隔振元件径向上的宽度和占隔振元件外径的比例为12%~2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在隔振元件径向上的宽度和占隔振元件外径的比例为14%~18%。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