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减震器支撑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架、支架连接板和连接销;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上;所述支架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器支撑结构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及安装。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安徽;34 |
申请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杨巩;范平丽;王成立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992515.4 |
公开号: |
CN209208394U |
代理机构: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井玉;周放 |
分类号: |
B60G13/00(2006.01);B;B60;B60G;B60G13 |
申请人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 |
主权项: |
1.一种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支架连接板和连接销; 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销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上; 所述支架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包括支撑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支撑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底板上相对的两边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孔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 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侧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侧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尺寸沿所述第二连接孔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方向逐渐变小; 所述第二侧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尺寸沿所述第二连接孔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方向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板方向的尺寸沿所述第二连接孔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方向逐渐变大; 所述第二安装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板方向的尺寸沿所述第二连接孔朝向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方向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板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加强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加强槽;所述第一加强槽与所述第二加强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上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槽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包括安装柱和连接柱; 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柱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安装柱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安装柱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上设有挡环,所述挡环抵靠在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上。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