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及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其中:包括地下墙、钢结构卡槽、预制中板;地下墙预埋有钢结构卡槽;钢结构卡槽整体为U形,下翼板预设有下卡槽,预制中板的下方相应位置预设有上卡槽;下卡槽和上卡槽组成的缝隙中安装有滑动升降装置,可支撑升降预制中板并带动预制中板沿地铁车站纵向移动;上翼板的上方、下翼板的下卡槽的下方均固定有若干钢筋接驳器,分别与地下墙内的地下墙纵筋匹配连接。本发明解决了预制地下墙吊装误差难题,保证预制中板能够精确就位;利用其自身刚度和预留的钢筋接驳器,还可以实现地下墙纵向钢筋的连接,防止预制地下墙的削弱破坏。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湖北;42 |
申请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欧阳冬;罗会平;徐军林;刘国宝;张波;陈辉;毛良根;余行;朱丹;张建明;周兵;熊朝辉;蒋晔;向贤华;董俊;王鹏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2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56714.9 |
公开号: |
CN110042863A |
代理机构: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分类号: |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 |
主权项: |
1.一种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墙(1)、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板(16); 所述地下墙(1)在中板中心标高位置预埋有所述钢结构卡槽(2),形成向地铁车站内开口并沿地铁车站纵向延伸的凹槽(205),所述凹槽(205)的高度大于所述预制中板(16)的厚度; 所述钢结构卡槽(2)整体为U形,包括上翼板(201)、腹板(202)、下翼板(201); 其中,下翼板(201)预设有下凹并沿地铁车站纵向延伸的下卡槽(105),预制中板(16)的下方相应位置预设有上凹并沿地铁车站纵向延伸的上卡槽(104);下卡槽(105)和上卡槽(104)组成的缝隙中安装有滑动升降装置,可支撑升降预制中板(16)并带动预制中板(16)沿地铁车站纵向移动; 上翼板(201)的上方、下翼板(201)的下卡槽(105)的下方均固定有若干钢筋接驳器(206),分别与所述地下墙(1)内的地下墙纵筋(207)匹配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升降装置包括滑动千斤顶(106),滑动千斤顶(106)包括千斤顶(107)、钢板(108)、滚轮(109); 千斤顶(107)底部固定在钢板(108)上,用于支撑升降预制中板(16);钢板(108)下方设有若干滚轮(109),用于在下卡槽(105)中滚动行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升降装置包括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包括钢绞线(111)、钢筋(112)、卷扬机构; 下卡槽(105)中的若干滑动千斤顶(106)组成一组滑动千斤顶组共同运输一片预制中板(16),彼此之间通过钢筋(112)连接固定,每组两端的滑动千斤顶(106)通过钢绞线(111)分别连接始发端和终点端的卷扬机构,用于牵引滑动千斤顶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 终点端的卷扬机构为电动卷扬机(113);始发端的卷扬机构为电动卷扬机或手轮(114),或者电动卷扬机与手轮(114)的并联组合供择一使用。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制厂首先绑扎地下墙纵筋(207),在预制中板(16)标高处安放钢结构卡槽(2),将地下墙纵筋(207)与上翼板(201)上方的、下翼板(201)的下卡槽(105)下方的钢筋接驳器(206)连接; S2、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地下连续墙,预制的地下墙(1)在钢结构卡槽(2)处已经形成凹槽(205)和下卡槽(105),分幅吊装预制的地下墙(1)至相应标高处; S3、安装预制中板(16)于凹槽(205)内,下卡槽(105)内安装了滑动升降装置,并通过滑动升降装置依次将预制中板(16)纵向水平运输到预定安装位置安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步骤: S4、每一片预制中板(16)拼装完毕后,一方面在终点端移出滑动升降装置,另一方面在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之间的空隙中依次插入若干调高卡垫块,将预制中板(16)卡在地下墙(1)与预制中纵梁(15)之间防止预制中板(16)发生变位,并调节预制中板(16)至预定高度垫住; S5、在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的缝隙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找平层(204),通过混凝土找平层(204)精确找平,保证预制中板(16)标高准确; 或者, S4、每一片预制中板(16)拼装完毕后,一方面在终点端移出滑动千斤顶(106),另一方面在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之间的空隙中依次插入若干调高卡垫块,将预制中板(16)卡在地下墙(1)与预制中纵梁(15)之间防止预制中板(16)发生变位,并调节预制中板(16)至预定高度垫住; S5、在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的缝隙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找平层(204),通过混凝土找平层(204)精确找平,保证预制中板(16)标高准确; 或者, S4、每一片预制中板(16)拼装完毕后,一方面利用终点端的卷扬机构和钢绞线(111)拉出滑动千斤顶组,另一方面利用始发端的钢绞线(111)串联上若干调高卡垫块,被终点端的卷扬机构依次拉入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之间的空隙中,将预制中板(16)卡在地下墙(1)与预制中纵梁(15)之间防止预制中板(16)发生变位,并调节预制中板(16)至预定高度垫住; S5、在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的缝隙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找平层(204),通过混凝土找平层(204)精确找平,保证预制中板(16)标高准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5中,混凝土找平层(204)采用早强混凝土。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制中板(16)另一端预设有与地下墙端相同的上卡槽(104);预制中板另一侧的预制中纵梁(15)预留凸出企口,设有与地下墙中相同的下卡槽(105),该下卡槽(105)安装有与地下墙一侧相同的滑动升降装置; 在S3中,还包括预制中板机械化运输及安装的步骤: S31、将预制中板(16)通过工作井吊入,安放于地下墙(1)预埋的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纵梁(15)的预留凸出企口之上,将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对齐;两侧的下卡槽(105)内均已各自安装了滑动升降装置; S32、滑动调节滑动升降装置的纵向位置,使得滑动升降装置位于预制中板(16)的上卡槽(104)正下方,并处于收缩状态; S33、同时升起两侧的滑动升降装置至同样高度,将预制中板(16)托起,脱离地下墙(1)和预制中纵梁(15); S34、同时纵向滑动两侧的滑动升降装置,将预制中板(16)运输至预定安装位置; S35、同时降下两侧的滑动升降装置,将预制中板(16)放下,支撑于地下墙(1)预埋的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纵梁(15)的预留凸出企口之上,完成单片预制中板(16)的运输及安装; S36、循环S31-S35,完成其他所有的预制中板(16)的拼装。 9.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制中板(16)另一端预设有与地下墙端相同的上卡槽(104);预制中板另一侧的预制中纵梁(15)预留凸出企口,设有与地下墙中相同的下卡槽(105),该下卡槽(105)安装有与地下墙一侧相同的滑动升降装置; 在S3中,还包括预制中板机械化运输及安装的步骤: S31、将预制中板(16)通过工作井吊入,安放于地下墙(1)预埋的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纵梁(15)的预留凸出企口之上,将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对齐;两侧的下卡槽(105)内均已各自安装了若干滑动千斤顶(106); S32、滑动调节滑动千斤顶(106)的纵向位置,使得滑动千斤顶(106)位于预制中板(16)的上卡槽(104)正下方,各千斤顶(107)处于收缩状态; S33、同时升起两侧所有的滑动千斤顶(106)至同样高度,将预制中板(16)托起,脱离地下墙(1)和预制中纵梁(15); S34、同时纵向滑动两侧的滑动千斤顶(106),将预制中板(16)运输至预定安装位置; S35、同时降下两侧所有的滑动千斤顶(106),将预制中板(16)放下,支撑于地下墙(1)预埋的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纵梁(15)的预留凸出企口之上,完成单片预制中板(16)的运输及安装; S36、循环S31-S35,完成其他所有的预制中板(16)的拼装。 10.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全复合装配式地铁车站地下墙与预制中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预制中板(16)另一端预设有与地下墙端相同的上卡槽(104);预制中板另一侧的预制中纵梁(15)预留凸出企口,设有与地下墙中相同的下卡槽(105),该下卡槽(105)安装有与地下墙一侧相同的滑动升降装置; 在S3中,还包括预制中板机械化运输及安装的步骤: S31、将预制中板(16)通过工作井吊入,安放于地下墙(1)预埋的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纵梁(15)的预留凸出企口之上,将上卡槽(104)与下卡槽(105)对齐;两侧的下卡槽(105)内均已各自安装了若干滑动千斤顶(106)组成滑动千斤顶组; S32、启动始发端或终点端的卷扬机构,牵引调节滑动千斤顶组的纵向位置,使得滑动千斤顶组位于预制中板(16)的上卡槽(104)正下方,各千斤顶(107)处于收缩状态; S33、同时升起两侧所有的滑动千斤顶(106)至同样高度,将预制中板(16)托起,脱离地下墙(1)和预制中纵梁(15); S34、启动终点端的卷扬机构,牵引两侧的滑动千斤顶组,将预制中板(16)拖拉至预定安装位置; S35、同时降下两侧所有的滑动千斤顶(106),将预制中板(16)放下,支撑于地下墙(1)预埋的钢结构卡槽(2)、预制中纵梁(15)的预留凸出企口之上,完成单片预制中板(16)的运输及安装; S36、循环S31-S35,完成其他所有的预制中板(16)的拼装。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