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于半主动阻尼器的车辆座椅垂向减振系统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半主动阻尼器的车辆座椅垂向减振系统,主要由座椅、半主动阻尼器、可调弹簧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控制器及电源等组成。座椅的支撑装置由执行机构和两套金属杠杆臂组合而成,其中杠杆臂分别安装在座椅的两侧,执行机构安装在座椅的前后端部;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可调弹簧组的上部;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座椅和簧上质量之间;可调弹簧组和半主动阻尼器垂向安装在杠杆臂和簧下质量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自身的程序算法,计算出合适的输出作用力,并通过电源输出电信号控制阻尼器,以此调节阻尼力,抵消由外界环境或不规则路面引起的振动力,从而达到隔离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之间垂向相对运动的目的。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西;36 |
申请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发明人: |
胡国良;林豪;李刚;喻理梵;钟芳;程慧云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0478811.6 |
公开号: |
CN208036029U |
分类号: |
B60N2/54(2006.01)I;B;B60;B60N;B60N2;B60N2/54 |
申请人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市双港东大街808号 |
主权项: |
1.一种基于半主动阻尼器的车辆座椅垂向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簧上质量(2)、位移传感器数据传输线(3)、压力传感器数据传输线(4)、控制器信号传输线(5)、半主动阻尼器数据传输线(6)、前执行机构(7)、减震器Ⅱ(8)、弹簧拉伸最大限度位置(9)、弹簧回缩最大限度位置(10)、减震器Ⅰ(11)、联锁元件Ⅰ(12)、联锁元件Ⅱ(13)、半主动阻尼器(14)、可调弹簧组(15)、簧下质量(16)、后执行机构(17)、座椅底板(18)、压力传感器(19)、杠杆臂(20)、位移传感器(21)、直线导轨(22)、球轴承(23)、控制器(24)及电源(25);座椅(1)的支撑装置由前执行机构(7)、后执行机构(17)和两套金属杠杆臂组合而成;两套金属杠杆臂分别固定安装在座椅(1)的两侧,前执行机构(7)和后执行机构(17)分别安装在座椅(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压力传感器(19)安装在可调弹簧组(15)的上部,用于实时测量座椅减振系统的压力;并由压力传感器数据传输线(4)将实时测量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24);位移传感器(21)安装在座椅(1)和簧上质量(2)之间,用于检测簧上质量(2)的垂向位移变化,并通过位移传感器数据传输线(3)将测量数据传输给控制器(24);控制器信号传输线(5)用于将控制信号从控制器(24)传输给电源(25);可调弹簧组(15)垂向安装在杠杆臂(20)和簧下质量(16)之间;半主动阻尼器(14)垂向安装在杠杆臂(20)和簧下质量(16)之间,与可调弹簧组(15)的安装方向平行;半主动阻尼器(14)上端连接一个联锁元件Ⅱ(13),其下端连接一个联锁元件Ⅰ(12);联锁元件Ⅰ(12)上安装有减震器Ⅰ(11)和减震器Ⅱ(8),用于缓解簧上质量(2)和簧下质量(16)之间的相对运动达到回缩或者拉伸极限时所带来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反馈给半主动阻尼器(14),同时通过半主动阻尼器数据传输线(6)传输给控制器(24);减震器Ⅰ(11)存在一个弹簧回缩最大限度位置(9),其代表座椅减振系统回缩停止,此时簧上质量(2)和簧下质量(16)之间的相对运动已经达到回缩的最大限度;减震器Ⅱ(8)存在一个弹簧拉伸最大限度位置(10),其代表座椅减振系统拉伸停止,此时簧上质量(2)和簧下质量(16)之间的相对运动已经达到拉伸的最大限度;直线导轨(22)安装在座椅底板(18)左侧的端部,与座椅(1)之间的间隙装有球轴承(23),座椅(1)可以沿着座椅底板(18)做垂向平移运动;座椅底板(18)安装在车身上,用于固定座椅(1)。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