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混合动力车辆及控制该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模式的方法
专利名称: 混合动力车辆及控制该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模式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及控制该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模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行驶路径划分为多个区间,并且针对多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行驶负载;利用计算的每个区间行驶负载来确定参考行驶负载,该参考行驶负载为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变动从第一驱动模式改变到第二驱动模式的参考;以及设置多个区间中与参考行驶负载对应的区间为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或者第一驱动模式和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其中,设置步骤是通过考虑行驶路径上的与参考行驶负载对应的区间的速度和下一区间的速度来执行。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韩国;KR
申请人: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孙熙雲;赵真谦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0-2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1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268820.3
公开号: CN109760666A
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晶;赵爱玲
分类号: B60W20/00(2016.01);B;B60;B60W;B60W20
申请人地址: 韩国首尔
主权项: 1.一种控制混合动力车辆的模式切换的方法,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根据发动机操纵情况的空气阻力系数改变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行驶路径划分为多个区间,并且针对所述多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行驶负载; 利用计算的所述每个区间行驶负载来确定参考行驶负载,所述参考行驶负载为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变动从第一驱动模式改变到第二驱动模式的参考;以及 设置所述多个区间中与所述参考行驶负载对应的区间为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或者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 其中所述设置步骤是,通过考虑所述行驶路径上的与所述参考行驶负载对应的区间的速度和下一区间的速度来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所述多个区间中存在两个区间与所述参考行驶负载对应时,所述设置步骤包括: 将所述两个区间中的一个区间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以及 将所述两个区间中的另一个区间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设置步骤进一步包括: 针对所述两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对应区间速度的立方乘以预设的第一常数得到的值与所述行驶路径上的对应区间的下一区间速度的立方乘以预设的第二常数得到的值之和;以及 将针对所述两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的和相互比较, 其中所述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的步骤是,根据比较结果,将计算的和较小的区间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来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 根据所述空气阻力系数改变装置的操作,当需要冷却所述发动机时,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有第一空气阻力系数,而当不需要冷却所述发动机时,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有第二空气阻力系数, 所述预设的第一常数包括所述第一空气阻力系数,所述预设的第二常数包括所述第二空气阻力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进入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时,比较到所述行驶路径的目的地的剩余距离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式下可行驶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作为比较结果,所述剩余距离较大时,以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行驶;以及 当作为比较结果,所述可行驶的距离较大时,以所述第二驱动模式行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空气阻力系数改变装置包括主动空气风门,即AAF。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包括充电保持模式,即CS模式,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包括放电模式,即CD模式。 9.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记录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混合动力车辆的模式切换的方法的程序。 10.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具有根据发动机操纵情况的空气阻力系数改变装置,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获取关于行驶路径的信息;以及 第二控制单元,将行驶路径划分为多个区间,并且针对多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行驶负载,利用计算的所述每个区间行驶负载来确定参考行驶负载,所述参考行驶负载为根据电池的充电状态的变动从第一驱动模式改变到第二驱动模式的参考,并且设置所述多个区间中与所述参考行驶负载对应的区间为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或者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考虑所述行驶路径上的与所述参考行驶负载对应的区间的速度和下一区间的速度来执行所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当所述多个区间中存在两个区间与所述参考行驶负载对应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将所述两个区间中的一个区间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并且将所述两个区间中的另一个区间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针对所述两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对应区间速度的立方乘以预设的第一常数得到的值与所述行驶路径上的对应区间的下一区间速度的立方乘以预设的第二常数得到的值之和,并且将针对所述两个区间中的每个区间计算的和相互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计算的和较小的区间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式行驶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根据所述空气阻力系数改变装置的操作,当需要冷却所述发动机时,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有第一空气阻力系数,而当不需要冷却所述发动机时,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有第二空气阻力系数, 所述预设的第一常数包括所述第一空气阻力系数,所述预设的第二常数包括所述第二空气阻力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当进入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共存的行驶区间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比较到所述行驶路径的目的地的剩余距离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式中可行驶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当作为比较结果,所述剩余距离较大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以所述第一驱动模式执行行驶,并且当作为比较结果,所述可行驶的距离较大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以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执行行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 所述空气阻力系数改变装置包括主动空气风门,即AAF。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模式包括充电保持模式,即CS模式,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包括放电模式,即CD模式。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