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于车辆信源间时间差测量的车时源及列车控制方法 |
摘要: |
一种测量车辆信源间时间差的车时源,包括检测模块DM、测时模块TMM、传送模块TM和电源模块PM,DM检测车辆信源VS生成测时信号MS送至TMM,TMM生成不同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事件间时间差测时数据TD送至TM,TM生成包括测时数据数组传送信号TS送至空气空间。一种列车控制方法,列车以TS获取测时数据数组依此计算出保证当前列车行驶安全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下限值TLLTI,判断当时间间隔达到TLLTI时采取制动控制使行驶到达前方获取的时间间隔恢复且保持在TLLTI之上。利用本发明,列车可以自动针对其在先列车自主采取可信控制有效克服高速追尾风险。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先列车制动意图识别方法、一种在先列车完整性检查方法和一种在先列车前期速度测量方法。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虞萍 |
发明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06: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15: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2010011855.X |
公开号: |
CN111152819A |
分类号: |
B61L27/00;B61L25/02;B;B61;B61L;B61L27;B61L25;B61L27/00;B61L25/02 |
申请人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定淮门大街99号09栋2202室 |
主权项: |
1.一种用于生成不同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事件间时间差信息的车时源,包括检测模块、测时模块、传送模块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检测模块输出测时信号送至测时模块; 测时模块输出测时数据送至传送模块; 传送模块输出测时数据数组送至空气空间; 电源模块输出电能送至检测模块、测时模块和传送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时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信源,为以列车的空间接近或离开而激发所述车时源内部产生包括电荷移动、磁性改变、光变化或电动势变化的车载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时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在车辆信源到达空间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输出所述测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时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时模块,以测量不同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事件发生不同时间点间时间间隔的方式生成所述测时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时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模块,采用依测时数据生成时间点倒序选取的测时数据生成所述测时数据数组。 6.一种列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1:确定序列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序列事件间的时间间隔; S12: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保证当前列车行车安全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下限值; S13:判断当时间间隔达到时间间隔下限值时,生成制动用的控制信号进行制动控制,使当前列车随后行驶到达前方空间时确定的时间间隔恢复且保持在依此计算出的时间间隔下限值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所述计算时间间隔下限值TLLTI为: TLLTI=f(AP,AB,APB,LP,LB), 其中,AP为当前列车时间间隔,AB为在先列车时间间隔,APB为当前列车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LP为与AP相对应的当前列车车辆信源间距,LB为与AB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所述计算时间间隔下限值采用预设的下限值,包括: 预先存储所编制的不同当前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当前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当前列车车辆信源间距、不同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和不同当前列车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下的不同时间间隔下限值; 根据确定的不同当前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当前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当前列车车辆信源间距、不同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和不同当前列车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读取所存储的下限值。 9.一种在先列车制动意图识别方法,包括步骤: S21:确定序列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序列事件间的时间间隔; S22: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保证在先列车行车安全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下限值; S23:判断当在先列车时间间隔达到在先列车行车安全所需要的时间间隔下限值时,判定在先列车制动为防追尾其在先列车的制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先列车制动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所述计算时间间隔下限值TLLTIB为: TLLTIB=f(AB,ABB,APBB,LB,LBB), 其中,AB为在先列车时间间隔,ABB为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APBB为在先列车与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LB为与AB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LBB为与ABB相对应的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先列车制动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所述计算时间间隔下限值采用预设的下限值,包括: 预先存储所编制的不同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不同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和不同在先列车与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下的不同时间间隔下限值; 根据确定的不同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在先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不同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不同与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相对应的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和不同在先列车与在先列车的在先列车时间间隔读取所存储的下限值。 12.一种在先列车完整性检查方法,包括步骤: S31:确定序列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序列事件间的时间间隔; S32: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在先列车完整性判据特征量; S33:判断当判据特征量达到预设阈值时判定为在先列车完整性丢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先列车完整性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2中,所述计算判据特征量RCP为: RCP=AMLN/ANLM, 其中,AM为在先列车尾部时间间隔,AN为在先列车头部时间间隔,LM为与AM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LN为与AN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在先列车完整性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中,所述阈值采用数值常量。 15.一种在先列车前期速度测量方法,包括步骤: S41:确定序列车辆信源到达相同空间序列事件间的时间间隔; S42:依据确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出在先列车前期速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在先列车前期速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2中,所述计算在先列车前期速度VB为: VB=LK/AK, 其中,AK为在先列车时间间隔,LK为与AK相对应的在先列车车辆信源间距。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